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瑞亭 《精武》2011,(1):84-84
青萍剑是我国武坛的传统剑法之一,据剑谱所载青萍剑之流传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年只流传于道家内部。  相似文献   

2.
赵洋 《精武》2010,(6):77-78
武术不是泛指的打斗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需要的产物,是古代个体技击术(《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均著)。学术发展至今,武术的定义五花八门。笔者最赞同于老先生的观点,武术是中国古代个体技击术。这里强调“技击”,不光因为技击是本质,更重要的是当今这个技击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它被人们怀疑,怀疑是否有技击之用;  相似文献   

3.
从中泰争霸赛谈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中泰争霸赛所传递出的一些信息,对中国武术技击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武术得以传承延续的根本。应在当前发展武术健身性、体育竞技性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各种技击术,加强对武术技击的理论研究和实战交流,找准适合武术技击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表现形式,推动中国武术技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拙作《太极拳手概说》、《陈氏太极拳技击术》、《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发表以来,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来信,在众多的来信中,他们对笔者在太极拳技击领域的探索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同时也有部分读者对笔者的某些太极拳技击观点提出了置疑,他们认为太极技击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在粘黏连随不顶不抗中使对手败北,才可谓太极拳的技击,而笔者提出的太极技击实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从逻辑上将以套路为主要技术对武术套路的传统武术对技击的超越进行梳理,为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判断提供 新的思路。研究认为,由于对武术技击性定位模糊造成运用纯粹的技击标准来限定以套路为主要技术传承方式的传统武术、使用技击功能来评价 武术套路,产生对武术技击性的严重误读。首先,技击是技为“击”的实用术,追求“击必中,中必摧”的目的,而传统武术是击为技的验证与注释,形 成在目的上的超越;其次,技击是以实用为标准,而传统武术“打、练、养”多种标准并存形成从评价标准上超越;再者,技击只是纯粹的“击杀术”,而 传统武术受到诸多“戒律”的限定形成从道德伦理上超越;最后,技击讲究“因敌而动”的随机变化,而传统武术套路呈现更多预先规定的程式化特征 形成从形式上超越。认识到这些传统武术由血腥厮杀到文明修炼的4种超越,一方面有利于思考武术套路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从整体上设 计更加符合传统武术特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技击格斗是武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若没有这条主线贯穿其中,武术也就不能称之为武术。武术教学是武术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在制定武术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因学校武术教学存在安全不可控、思想教育不到位、竞技武术训练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技击内容的教授一直得不到深入践行。如此循环,武术的技击特性只能成为'口头语'。本...  相似文献   

7.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防身招法是运用自身肢体的功能和技击技巧,在某种条件制约下进行防卫反击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是技击术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实用性、实效性较为突出的搏斗技艺。女子常用防身招法是专门针对易受侵害的女子等弱势群体而提炼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宋年间,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的形意拳朴实无华,动作简单,体用一致,是偏重于实用技击的一门拳术。在当前国际拳坛上推崇对抗搏击之际,介绍一下形意拳的实用技击术,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套路是演练者与观赏者之间的武术审美之旅,但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研究认为:武术与舞蹈同源是武术套路艺术之根;武术套路不是便于记忆的技击术,也不是技击初学之门,而是运用技击元素的艺术创作;动作名称的想象以及“对手”的不在场,体现出武术套路已从技击走向审美;形似、不似、不似之似构成了武术套路审美的3个境界;武术套路超越技击的现实性、功利性、工具性,进而达到一种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对抗模式的异化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被多重沉积压附,通过剥离分析后得出技击的本质乃是一个体系完善的对人肢体以及心理上的时空性控制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技击被异化成多种模式,有影视模式、拳击模式、腿击模式、摔跤模式、推手模式、散打模式等.只有通过设计出使技击技巧、生活场景(工具)、科技(保护作用、器具制作)等诸多因素融在一起的比赛模式,才能克服异化且达到传统技击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2.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教材中提出:“为了保持武术特有的风格,将武术教材单独列为一类。”究竟什么是武术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貫彻?本文想談談个人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請同志們指正。 (一) 什么是武术的特点?我認为武术的基本特点就是“技击”。为什么这样說呢?根据傳統的解釋,認为:武术者,講武論勇之术也;有的以字义来解释:武者,以威力服人之意。术者,技术,合之为以威力服人之术。这在古代则称之为技击。如管子:“齐人隆技击”,前汉书:“齐愍以技击强”。就是以說明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所谓技击,就是以勇力击斩敌人之技。后世称习练拳术为技击;有的称角觝。所谓角觝,即两相角力、艺术、射卸等;有的称为拳法,即习拳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技击术,经过太极先辈几百年的技击实践,逐步形戎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它那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妙技,不知迷住了多少武术爱好者。由于近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向养生保健方向转化,追求技击妙技的人少了,技击中能够随心昕欲地使用太极拳法的人更是凤毛鳞角。今天的太极拳爱好者,只能在书本上领略前辈们神奇的太极功夫,  相似文献   

15.
评析技击理论研究现状,认为技击观点主要有原始技击论、狭义技击论和广义技击论三种。研究认为:从技术视角看来,广义技击在技击技术阐释上更为完整规范;从理论上分析,技击是辨别武术现象与非武术现象的唯一标准,是广义技击论成立的内在规定性;人的社会需要是广义技击论成立的社会基础;文化流动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生成技击形态的多样化和结构变动;以量变质变论证了广义技击论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练习实践体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技击术(手搏)与现代散打的异同进行比较,以点带面进行剖析,并对当前传统技击术发展困境提出理论性建议与对策以供借鉴,从而促进现代武术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现代武术散打是将武术的攻防技击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种形式的徒手对抗项目展现在搏击术的大舞台之上。然而,随着搏击比赛交流的增多,也让观众产生了困惑。当武术散打与其他搏击项目对抗时,许多观众会产生疑问,散...  相似文献   

18.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实战融合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性较为感  相似文献   

20.
宋琰琪  盛世勇 《武当》2000,(7):21-24
泰拳虽然雄踞世界拳坛,有“称霸世界五百年天下无敌”的神话,但试观泰拳技击术,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武术外家拳的技击术大同小异。但是我国武术大多没有泰拳精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