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 《精武》2006,(11):39-39
《霍元甲》是李连杰全程参与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武术生涯。李连杰曾提到其中的“武学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不仅是对武术境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物性格、段落主题乃至影片主旨的定性。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这一阶段霍元甲对武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强其筋骨”和“胜者为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剑的形成及古代剑和剑术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双面刃,顶端锐尖,素有“百兵之君”、“百兵之帅”等美称,它是古代一种刺击性的短兵器,是古代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关于剑的起源《中国古代体育》〔1〕、《璀璨明珠——中国古代体育史》〔2〕等一些有关体育史的书籍中认为它源于西周。近来我们在研究中华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3.
继木兰拳风靡上海后,申城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都市晨曲风景线──一种武术与舞蹈相融合的抒怀剑。 记得几年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这套剑时,我也曾被这套剑的神韵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去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在京举办的“99国际东方人体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我又一次亲身领略了抒怀剑的创编人朱俊昌表演的抒怀剑。这套剑既具有武术剑术中的基本技法和身法,又有中国民族舞蹈的特有神韵,刚柔相济,动静相因,抑扬顿挫,张弛有致,令人耳目一新。 为探讨武术与舞蹈如何结合的问题,我请朱老师谈了谈他的创作思…  相似文献   

4.
剑和刀是中华武术兵器谱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剑和刀在其久远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为人所熟知的历史,那就是“剑的衰退和刀的兴盛”,剑真的衰退了?刀真的兴盛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回到历史长河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5.
龙形剑     
剑在武术器械中素有短兵之帅、百刃之君之称。本文介绍的“形意龙形剑”,风格别致,造型优美,动作潇洒,是一趟较好的传统武术剑术套路。  相似文献   

6.
秀明 《中华武术》2004,(8):36-37
秦庆丰,祖籍安徽,1949年1月生于北京,武术国家高级教练,北京市武协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七段。1982年,其家传拳法荣获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优秀奖,1991年获“日中武术交流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武术资深专家感谢奖”。1975~1994年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散手,太极拳、剑等比赛场上执行裁判、副总裁判长。  相似文献   

7.
俞大猷《剑经》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徐伯然俞大猷是明代的一代名将,著名的武术技击理论家和技击家。他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1视不能如能俞大猷在《剑经》总诀歌中首先提出这条武术技击战略指导方针,要求在...  相似文献   

8.
求解“何为武术,武术何为”的元问题,需在文化自觉语境中,由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文武分途而教出发,发现当代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源以及武术人“锻炼行道,练以成人”的文化实践。研究认为,武术人将动作作为求道对象,不仅将拳区分为4种类型,并探索“改变常人拳,三节四梢微观化透视,时空之练”的求道路径,而且在改造身体时变化了气质,终以“武德和功夫”作为“练以成人”的体现。武术人的“锻炼行道,练以成人”不仅完成其“由社会人而武术人”的成人,而且还以其区别于常人、军人、文人的动作方式,作为文化标识之所在、文化认同之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永清 《武当》2007,(2):I0001-I0001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清等数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磊、兰州“神拳”刘仁(刘靖国)之弟子柴蒋彦、天津武当武术名家马杰(“北方大挟”韩慕侠关门弟子)、北京九富八卦拳传人杨树藩、金城西北疯蠢棍第五代传人王延龄、沧州劈挂通臂传人郭瑞祥等十余位老师习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1.
郭长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他受家乡习武之风的熏陶,自幼酷爱武术,天资聪颖,膂力过人,出掌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武林美誉为“郭燕子”。他精于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技击、摔、拿,均有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马剑华 《中华武术》2002,(12):28-28
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转来了《中华武术》2002年第6期申云同志的《听口令还是听音乐?》一文,该文认为海文社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剑音乐》口令音带中的“预备…‘起势”两个口令配置有错,建议将“预备”这一口令提前到前奏音乐的最后一(小)节中呼出,  相似文献   

15.
韩静,河北邯郸人。1983年入邯郸业家体校习武,1985年入河北武术专业队。199q年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获八卦掌第四名,同年,通“武英级”。1993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在北体大队主教练何瑞红的指导下,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北体大武术队的主力战将。1994年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获剑术冠军。1995库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一人独得剑、棍、对练、个人全能四枚企牌。1996年,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吴彬组建迎战“八运会”的队伍,韩静落户北京队。1996年代表北京队出战全国武术锦标赛将剑、枪、八卦三金收入囊中。1997警在纪八届全国运动舍中,获创抢银…  相似文献   

16.
当武当山要举办武术擂台邀请赛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长期隐居民间的武当武术传人的心动了。这是为什么?是他们听到了一种召唤?还是感受到一种理解?或是一种关心?一种希望?…… 在经过一段思考之后,不少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武当神剑派”和“武当铁松派”的传人,分别向编辑部传递了信息。受编辑部之  相似文献   

17.
综阅近年多种武术杂志,发现个别作者在先后介绍某拳套路时,一再强调系有“剑仙”之称的已故武术家李景林所传。似有不提“剑仙”不足以突出他所介绍拳术套路之“正宗”与价值。众所周知:曾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28—1930)、山东省国术馆馆长(1930—1931)之职的李景林能文善武,于中华武术之推广,身体力行,素以太极拳、太极剑、武当剑法、武当对剑闻名于世,有儒将之称。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6,(10)
7月1日,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运泉率领武当武术道乐代表团一行28人应邀赴美,参加为期12天的中美首届武当武术道乐交流活动。去年8月,武当山特区随同十堰市委、市政府经济考察团应邀出访了美国,并与美国的部分州市达成了意向性交流合作协议。此次,武当武术道乐代表团赴美交流,是深化合作协议的重要环节。赴美期间,代表团将分别前往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和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举行多场主题为“平安与健康”的道教法事活动,进行武当武术和道教音乐表演,并向美国人民传授“武当太极”、“武当气功”、“武当八仙剑”、“内丹术”等武…  相似文献   

19.
武术馆里,北京武术队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这时,走进一位头顶剃光,后脑勺留着一撮黑发,身着黑色练功眼,脚穿洒鞋的中年人。他手持长穗剑,在绿色地毯上聚精会神地舞起剑来。他从起式开始,随之提膝成“金鸡独立”架剑、弓步刺剑、叉步后转左右挂剑,紧接转身卧鱼撩剑,剑随人走,长穗甩得满圆。武术队员纷纷停下训练,被这中年人的一招一式所吸引。他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目前,正在故事影片《谭嗣同》中扮演谭嗣同。历史中的谭嗣同曾经向大刀王五——王子斌学过武,武艺虽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历史上,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传,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剑有“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等美名.从形式和外表上看,剑在“十八般兵器”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但从内容和其所包含的文化来看则完全不同,其文化内涵丰富,特指寓意深刻,是其他兵器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此,才引起了我们对剑的研究兴趣.从历朝历代到今天,剑的诸多文化象征和内涵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剑的文化受到了全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