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形成源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是沿着孔子规定的路线向两翼展开,结果产生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不同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美育思想的各自特色。其人性思想对他们美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定其审美教育的方向和在审美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孟希娟 《文教资料》2007,(16):142-143
感性的革命导致了现代艺术的崛起与现代美育观念的产生,而追求人性的完整与自由心灵实现的现代美育也对人类感性的开掘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性革命促进了现代美育对人性中的感性的重视,同时也为现代美育提供了极其充分的感性材料,但现代美育也必须正确认识感性革命的影响,始终寻求整个人性和谐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夕娅 《考试周刊》2014,(94):163-164
文章通过对席勒的著作《美育书简》中的哲学基础、美育思想的阐述,使之与现代语文教育的现实相结合,最终得出美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美育功能的独特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育促进人格完满和人性自由已为大学教育普遍关注。大学美育功能在构筑生命整体、完善心理结构、引导自我超越、促进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德智体诸育相比,大学美育在感性关注、情感激发、生存体验和人文关怀中,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启示、引导人走向完满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刘健梅  韦宝光 《广西教育》2013,(30):13-13,22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来的,他将美育定义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的重铸之路。化学蕴含着许多独特之美:有物质的色彩、结构之美,有化学、物理变化之美,化学实验之美等。化学教学应挖掘和体现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化学教学与美育的结合,要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美育的边缘化使科技与理性构筑的物质大厦把人类囚禁在自己建造的牢笼之中,人异化成了缺少情感体验的单向度的物质存在。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径通过体验为人注入情感的丰富性,让人在真爱与敬畏基础上富于同情,从而实现人类固有本真人性的复归。以美育开启当下人性的复归之路,对人类本身以及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评什么"和"怎么评"是高校美育评价中的两个基本问题.高校美育以丰富情感世界、升华精神境界、促进人性完善为目的,所以,评价应当采用以定性为主的方法.高校美育实践良好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相应的条件保障和精心的活动组织,因此,评价内容应当包括思想认识、条件建设、活动组织和教育效果等几个方面.由于这几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评价中应当注意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9.
陈楚周 《班主任》2014,(3):14-16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叶朗语)。美育旨在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行动走向"自觉"。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往往是缺位的——或者被"德育"替代,或者被纯粹的艺术教育替代。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美育实践与心得。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为精神特征极为明显、演变轨迹极为相似的两大结构体。其一为古典美育哲学,它与知识、理性、道德不分,美育潜在于智育和德育的精神结构中。审美教育哲学此时尚未找到它自己的运转轴心,而是紧紧围绕道德化或理性化的太阳运转;其二为现代美育哲学,它表现为对知识、理性、道德的超越性特征,与古典美育哲学利用知识、理性和道德所做的启蒙人性的工作相反,它针对的是近代社会以来,人在知识和道德对人的沉重异化和人性面临的分裂危机的现实基础上而引发的一场人性自我复归和整个上升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从此,审美教育哲学才始获有了它的本体存在和高度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明确要求,回顾借鉴席勒"追求人性完满"的美育思想,全面改进美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美育的根本目的,找到学校美育改革的落脚点和学校美育评价的基本标尺。摘要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用力最勤和传播最广者要数美育,他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举,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确定了美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他是我国近代美育的真正首倡者和奠基人."[1]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曾受到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影响,其中席勒的影响最为重要. 一、理论命题的接受 1.以全面发展为旨归的美育目的论 在席勒看来,现代人生活在自己创设的钟表机械式的社会里,活动被局限在某一领域,与自身专业无关的素质被压制,变成了职业和专门知识的标志,失去了人性的完整与生存的和谐.表现在群体上,上层阶级懒散,性格败坏;下层阶级粗野、狂暴.在个体身上,感性与理性各自为阵,彼此失调,"不是这一边旺盛的想象力毁坏了知性辛勤得来的果实,就是那一边抽象精神熄灭了那种温暖过我们心灵并点燃过想象力的火焰."[2]为了弥合人性的分裂,把人引向自由解放,席勒选择了美育.他认为经验世界中的美可分为两种:"融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融解性的美"以宁静的形式缓和粗野的生活,给缺乏约束的人带来法则;以感性的形象给抽象的形式增加活力,让长于抽象思辨的人解除概念的统治,增添生活的情趣;"振奋性的美"即崇高,以恢复力为目标,防止文明化导致的现代人性蜕变:柔和蜕变成软弱,自由蜕变成任性.两种美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变成一体性的理想美,人性因此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人性的教育,能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目标的其中之一,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应把握时代浪潮,使美育在新时代中与时俱进。文章聚焦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师范生这一群体,发现美育在其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文章通过分析美育在当前特殊教育师范生教育中的问题,为特殊教育师范生这个群体的美育建设提出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加强美术教育中的情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活动与人性活动密切相连,培养情操是美术教育的使命.本文浅谈美育时学生情操培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席勒是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第一人 ,他的美育观是丰富而深刻的。本文试图从席勒主张实施审美教育的原因、条件以及审美教育改造人性的实现三方面来详细分析席勒的美育观 ,并总结出它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从而为当代的美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与美育西北民院美术系燕娅娅美术教育与美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独立性,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可互相取代。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两个方面:美育包含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之中又贯穿着美育。美术教育也不可能完全由美育代替,美育也不可能单在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7.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讲人性的完整和美育问题,但席勒在论迷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美的作用、审美一体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和谐美育的观点。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提到“完美的人性”,并以游戏冲动来调和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他对美的分析、游戏冲动说的提出、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分析,都是让人摆脱物质、自然的限制,进而摆脱道德状态的限制,最终进入审美状态。和谐的人性美是其和谐美育的核心及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美育。通过联系当前教育实际,阐述了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揭示了审美教育和语文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德育与美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式,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虽然德育与美育有不同的特点,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是,美总是以善为前提,美最终也是为了善,这就决定了德育与美育必然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在:德育与美育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德育对美育具有导向作用;美育对德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