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发现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由单一走向广博,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在《诗品》中说:好诗“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确,读好诗后,就象吃过橄榄之后,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其所以这样,这与诗的含蓄有关。而含蓄与浅露相对,浅露的诗,一览无余,读时,象喝白开水似的,清淡寡味。因此,姜白石说:“诗歌语贵含蓄。”吴乔说:“诗  相似文献   

3.
杨世宏 《甘肃教育》2011,(19):85-85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诗贵含蓄而恶浅露”,“含蓄”一直是历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诗歌的含蓄美,笔者也略做过一些研究。我们先来比较两首五绝:  相似文献   

4.
所谓含蓄,指诗人不是把思想感情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完全依靠对客体事物的仿影,让主体情思依附于客体物象里。它通常是借助于一些表达手法,曲折地把意思传达出来。凡诗歌恶浅陋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咏而有余味。近几年高考语文在古典诗歌鉴赏方面,常常从含蓄的角度出题来考查学生。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这里介绍古诗的含蓄手法常用的几种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教诗以诗”模式提出的背景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或者说构建一些模式)。  相似文献   

6.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课改的实践中,通过“找诗、画诗、演诗”等方式使古诗教学体现新课改理念,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活动开展来实现的。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这就决定了学生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开放性”的特征使这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更具有革命性。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通常是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没有或很少学生的空间,学生就像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开放性的教学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9.
隐体之为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稳秀》中说:“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还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赵仲邑认为“稳”是含蓄,他翻译说:“含蓄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微响从侧面传送,幽光隐约地闪烁。”在古代作品中,托物寓意、托事明理的诗词都有这种“隐”的特点。这类诗能达到“文外之重旨”的目的,都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如比喻、双关、象征等等,而具体到某诗某法的鉴别,则必须于细微处见端倪。本文仅就诗意双关、整体借喻和整体象征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的导入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行为。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而不是外在压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使他们能够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在授受式学习中。知识由教师直接提供,其特征为“教师讲,学生听”,知识形成的过程由教师的讲授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探究式学习中,知识由学生自主获取。其特征为学生的自主探讨和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体验或通过自学了解这一过程(前者对应于发现式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以“深山古刹”为题,请了三位画师作画。第一位淡墨浓笔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则画了深林掩映的古刹一角;第三位却别出心裁地只画了一老僧在山脚下汲水。稍加比较,第一幅画将“深山古刹”和盘托出,一览无遗;第二幅以一角暗示全景,似含蓄而实浅露;而第三幅,似乎离题,但从老僧汲水于山脚,可以使人联想到深山中的古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所谓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习过程要围绕学生,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思我们过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传承式”的教学方法居多,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致使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从教学论上来说,学生能自主探究是探究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由“…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关注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形成探索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己去探究无穷的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且要求“探究式学习”思想不仅局限在教材要求的探究性实验学习过程中,而必须贯穿于整套教材的学习中,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是探究的起端,要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成了当今数学课堂改革的主要形式,而“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引导讨论,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则构成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基本理念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重点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变化最大的是课本中的每一节课中都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的导入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