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9日,广西《桂林晚报》头版用两幅主题彩照,报道了桂林两位新郎分别组织了9辆豪华摩托车和19辆电动车的迎亲队伍,上街迎娶新娘的事。在世人都忙着用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庞大的轿车队伍大摆迎亲排场的时候,桂林这两位新郎的做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报道刊出后,便有读者指出了其中三处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2.
坦桑尼亚:结婚要与新娘捉迷藏坦桑尼亚的婚礼风俗五花八门,其中西北部有个部族叫甸丁拉姆,其婚俗尤为新鲜奇特。在当地的斯瓦希里语中,这种婚俗被称为“契拉拉非米达”“迷藏婚”。婚礼举行前夕,新娘的娘家人载歌载舞、吹吹打打地把新娘送到新郎所在的村庄,但并不是直接送到新郎家中,而是到村中找个隐蔽的地方把新娘藏起来。当确信新  相似文献   

3.
传书 《档案时空》2003,(11):41-42
(一)1947年8月10日。北平六国饭店大礼堂里,大红的地毯上一对新人在《花好月圆》的乐曲声中款款走向礼堂的中央。新娘楚楚动人,一袭白色婚纱;新郎帅气潇洒,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北平的国民党要员和社会各界名流纷纷前来祝贺,场面非常热烈,规格也相当豪奢。如此排场而体面的婚礼,主人公是谁呢?这新娘陈琏,乃国民党要员陈布雷之女,新郎袁永熙为国民党外交部次长叶公超的内弟。这对新人正是有这么深厚的社会背景,所以他们的婚姻才会办得豪华而隆重。陈琏与袁永熙结婚时,俩人都是已有7、8年党龄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了,只是国民党当局一无所知而已。…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竟有如此儿戏的婚姻:一对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新婚夫妇,在主持仪式的牧师前正准备要说“我愿意”时,新郎忽然与眉来眼去的主礼牧师热情拥抱,然后携手冲出教堂,双双“私奔”去了。此举令新娘悲伤欲绝,也令观礼的众亲友惊愕得目瞪口呆。这是发生在美国圣地亚哥市郊区一家教堂里的事。新郎是24岁的森姆,新娘是22岁的莎莉,二人相恋三载,终于共结鸳盟。婚前新娘的父亲曾表示不喜欢这个未来女婿,  相似文献   

5.
何山保 《新闻天地》2009,(12):57-58
2009年11月10日上午,在郑州市殡仪馆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新郎余亮与躺在"水晶棺"内的新娘在牧师的主持下完成结婚典礼。  相似文献   

6.
鹑之奔奔     
卫宣公为太子娶媳妇,迎娶过程中,听说新娘有倾国倾城之貌,于是他就亲自做了新郎,把儿媳妇宣姜纳为了小妾。这样的轰动性新闻,放到如今,平面媒体或电子媒体肯定会大肆报道,以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可是在春秋时期,没有传播资料讯息的媒介,人们只能是以传唱民谣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喜好和憎恶,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29日,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举行了一个仪式简朴的婚礼。新娘刘荣棉(中专毕业,现任庄里多妇联主任)破除世俗观念,与新郎默破锅(曾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新闻天地》2011,(5):62-64
同样是嫁给大陆男人,台湾新娘张纯华和徐熙媛(大S)的遭遇实在相差太远。 由于大陆方面的反对,张纯华与鲁迅长孙周令飞的婚事阻力重重,甚至有点讳莫如深。新郎为此从日本"逃"至台湾,新娘则一度被大陆人风传为"特务"。  相似文献   

9.
同一题材两度获奖,关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荷赛")的读者一定对这幅结婚照过目不忘。这是一张弥漫着悲哀与惊恐气氛的结婚照:身穿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服的新郎,没有鼻子、没有头发、没有耳朵;站在他身边的美丽新娘,目光中流露的是和结婚极不相称的内容,仿佛在诉说着悲哀与无奈,又好像在表述着愤怒与恐惧,看了让人心碎。(见图一)这是24岁的美国海军中士西格尔和他21  相似文献   

10.
“八·一”这天上年,在山东冠县的一家普通小院里,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新郎刘金钦是县人武部政工科的新闻干事,新娘杨玉华是冠县城关镇的一位基于民兵,业余报道员。亲爱的读者,你怎么也没料到,使这两位报道同行走到一起的红娘竟是《新闻与成才》杂土1987年,刘金钦从冠县人历来到了蒙山脚下的某部。火热的部队生活激起了他的写稿欲望,然而,两年间他先后发出去]00多篇稿件无一变成铅字。当他得知解放军报社举办新闻函授时,立即报名,成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第一批学员。一年的学习期里,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等报刊见稿33篇,荣…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多彩的舞台,那么婚礼就是人生舞台上最绚丽动人的一幕。听说咱们中国也有了空中婚礼、水下婚礼,就没听说有什么大堤上的婚礼,然而就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长江抗洪斗争中,真的举行了一场同样是史无前例的“大堤上的婚礼”。新娘是绍兴邮政局职工,新郎是当地驻军的雷达站站长,新郎随部队开赴江西九江抗洪,为了让  相似文献   

12.
在吉尔吉斯斯坦,抢新娘是一种古老的结婚习俗,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娘是被先绑架而后强迫成婚的,而姑娘的父母、祖父母乃至其他亲朋好友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特殊绑架行为的帮凶。贝格萨特起初并没有绑架姑娘的打算。几年前,他曾帮朋友抢过一次新娘,他们虽然是第三伙劫匪,却最强壮。被抢的姑娘在被他们用租来的汽车载去新郎家的途中哭得死去活来,这让贝格萨特感到了一丝不忍与自责。但现在,他也想结婚了。我爱艾古尔,但我连跟她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所以,他选择了最容易的那条路——抢新娘。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3日的上海《新民晚报》国内新闻版刊登了一则题为《旧俗恶习难新郎,小伙一气换新娘》的消息,说的是南京一个小伙子在大喜之日去迎娶新娘时,不堪忍受新娘亲友无休止地索要红包的旧俗,一气之下掏出手机和昔日女友联系上,征得女友同意后,毅然调转方向,将昔日女友接回家中成亲。读者读罢这则消息,不由产生两点疑问。婚姻大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而这个小伙子临阵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14.
阿平 《新闻天地》2007,(8):29-31
2007年5月10日,长沙市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华天大酒店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婚礼。新娘是本市一家知名企业老总的千金,新郎是《××晨报》的一线记者,他们是怎么相识并结为夫妻的呢?  相似文献   

15.
管成云  冯强 《现代传播》2017,(11):60-66
当今中国婚姻问题的一个焦点,无疑是农村的光棍问题。以"新郎"为主角,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对"越南新娘"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农村光棍娶越南新娘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婚姻风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光棍四处游猎找越南女子相亲所缔结的商品化跨国婚姻,凭借婚姻自由,摆脱了买卖婚姻的原罪而获得了一种程序的合法性,由此将其交易行为置于政府对婚姻管理的"灰色地带",避免了政府对这种相亲行为的干涉。然而当他们遭遇越南新娘逃婚、悔婚或离婚等风险时,商品化的跨国婚姻很容易变成弱者对弱者洗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搬家之后,我找出自己的结婚照底片,送到照相馆冲洗放大,又精心装裱,镶入铝合金镜框,挂在卧室里.新郎西装革履,新娘身披婚纱--这样的结婚照,俯拾即是,各家照相馆的橱窗里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对中国青年男女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西公园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新郎是苏联派到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兼苏共党员俞秀松,时年三十七岁,新娘则是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小妹盛世同,年仅十六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学著作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一个婚礼。他事先煞费苦心地对此次采访作了种种可能的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邪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人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原因。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这件事本身不是比原来要举行的婚礼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名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大悟。缺乏新闻敏感,使这位青年记者贻误了一次采访良机。新闻敏感,西方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9.
义务服务即为婚礼(二等奖) 90年代第一天,武汉市第一砖瓦厂工人,肢残青年陈汉君和修理钟表个体户、健全姑娘周平移风易俗办婚事,他俩在汉口水塔下举行的“义务服务结婚典礼”,受到围观群众的称赞。图为新郎陈汉君,新娘周平正为群众修理自行车、钟表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 这段爱情故事的开始很普通,费孝通与王同惠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聚会上相识,在共同感兴趣的学问切磋中相知,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年后,费孝通虽然从燕京毕业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但一条红线仍将相隔不远的清华园和燕园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这条线远比乡间新郎拉着新娘走向洞房的红绸更要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