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传播并不取决于谁的声音大,而是取决于谁的传播最有效。我们的外宣工作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深入研究海外受众的需求和口味,不仅要让他们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而且要让他们愿意听中国的声音,听得懂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王崴 《记者摇篮》2004,(6):49-49
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对外宣传中国的情况和主张.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增进国外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建设服务。对外宣传的立足点在国内。但效果却在国外。它面对的是一个广阔、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的是众多、复杂、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受众。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塑造中国良好的形象;如何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相似文献   

3.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这说明了新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极其重要性,也说明了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多么巨大。新闻媒体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是不是不管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效果;或者原有的宣传方式有效果,现在同样的宣传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呢?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表明,受众的“口味”在变,接受心理在改变,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
试论提高对外宣传实效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适应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对外宣传工作新的重要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从事对外宣传的党的新  相似文献   

5.
6.
宋明亮 《军事记者》2005,(12):42-43
舆论战的实质是敌我双方争夺新闻传播效果的信息战争,决定舆论战成败的首要因素是我们发布的新闻能否被受众接受,而受众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战场时,是依据自己的心理需要来作出判断的,如果我们发布的舆论信息没有通过受众“心理选择”这一关.等于没有领列舆论战的“参与权”证书。因此。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5,(3):26-26
我国当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必然带来受众新闻接受心理的大变化。其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8.
对外军事宣传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外军事宣传有着独特的内在运作规律和战略意义,较之于其他新闻传播行为,对外军事宣传更应关照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因素。我国的对外军事宣传起步较晚,这是由特定的传播生态和媒介环境所决定的。但是多年的对外宣传实践表明,我国正  相似文献   

9.
邓一 《视听界》2002,(4):33-33
“感兴趣”,主要是指广播对外宣传的内容要吸引人,引发受众的收听欲望,满足他们的收听需求。“听得懂”,是指广播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让有特色的中华文化“国际化”。“能接受”,意味着受众对广播外宣内容的认可,包括外宣内容的真实、可靠和  相似文献   

10.
王文勋  张文颖 《现代传播》2019,(11):102-10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日本电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已有60余年历史。近年来,日本电视内容输出额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良好,有可能超越韩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节目输出国。电视内容逐渐成为推动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日本电视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必须研究公益广告接受者及其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公益广告的审美接受活动可划分为公益广告在受众内心的"感知呈现阶段"、"完形构成阶段"和"审美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12.
魏伟 《视听纵横》2002,(2):94-95
广告是针对消费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使消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产生认知,改变消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产生有利于企业的消费行为,增进消费购买后的满足程度。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广告是一种以说服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能否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诉求,诉求的内容是否针对消费的心理需求,是否为消费所接受决定着广告活动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学者的视角大多集中在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上,本文试图从受众接受心理这一视角探析传播效果,并就如何使传播通过受众心理对传播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力尝试做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对外华语电视在节目内容、目标和制播机构等三方面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认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不但要处理好对外与对内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外宣与商业的关系,以及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只有通过设置更加专业化的对外传播机构(频道),才可望消解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对外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工作,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节目质量提高,所使用语言已达40多种,仅中国国际台每天就向全世界播出590小时节目。自从实行海外节目“本土化”落地措施以来,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并正在向进入对象国主流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有效落地,就要从选题、制作、内容、形式、技术、语言特色等方面,符合听众的思维习惯,让受众愿意听、愿意看。中国的大国形象,既要靠实力做给别人看,也要在对外媒体上说给别人听,二者不能偏废。如何使国内媒体的对外节目在海外有效落地?总局副局长田进、国际台台长王庚年作了全面阐述。本栏目中还编发了一篇专门介绍西方媒体如何进行对外传播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方针。提高正面宣传质量是从业者的当务之急。提高正面宣传报道质量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传播是传递与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受众是新闻一次单向传播的终端,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标,也是新闻传播质量的检验者。从理论上认识到受众在正面宣传报道中作为接收主体的地位,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这是科学传播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实现优势传播的必然,是提高正面宣传质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按照以往的思维定势,地方媒体的外宣工作,一般多以对上报道数量的多寡来衡量其优劣。随着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来临,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外宣工作成为广播人思考的新命题。实践证明,外宣工作要改革创新,就必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20.
如今,虚假信息数量不断增多,虚假信息的出现已经引起了社会危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专业人士对假新闻的批判一直在进行,但是更多人关注的是假新闻的来源以及社会危害,探究虚假信息受众接受心理问题的人少之又少。人们相信虚假信息的原因就是虚假信息可以给受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赋予受众一定的生活意义。事实上,受众对于虚假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信息量比较大,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也比较理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