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突发事件中“人”的因素,多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角度:同时关注“人”:关注事件中“人”的动态与表现,也是我们新闻报道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衡量标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新闻与写作》2004,(2):16-17,34
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关怀”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关怀”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辉 《报刊之友》2014,(4):131-132
“人文关怀”一词是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是站在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重大,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为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提高各自媒体的点击量、收看率等,出现了很多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谈起,认真分析了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这些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谭怡 《记者摇篮》2004,(12):42-42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我国媒体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关怀的对象是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的意义,此外还应包括对广大受众审美习惯、民族习俗等的关注、尊重和理解。但近来从某些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报道,却与这些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叶永平 《新闻窗》2013,(1):45-46
新闻报道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主动承担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从各个环节分析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期挖掘新闻报道中的人文要素。 一、人文关怀的词义辨析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总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关怀。  相似文献   

8.
毛更伟 《中国广播》2011,(10):22-24,8,11
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中央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成为通过媒俸采访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的典范。本文结合“新眷走基层”的成功案例,再度探索广播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报道当中。  相似文献   

9.
何斌 《声屏世界》2009,(6):53-53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对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在当今这样一个强烈呼唤人文关怀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新闻传媒中所应渗透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效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褚蔓 《新闻世界》2013,(10):142-143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保护和尊重,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所在。不过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或者打着人文关怀的名义,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伤害。究其原因,在于过分注重眼球经济,加上从业人员本身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而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立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主力军,担负着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净化社会文化思想的重任,应该在新闻报道中重视和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笔下的新闻才更具亲和力,这也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令人遗…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媒体受市场利益驱动,一味追求“卖点”,致使其新闻报道或多或少存在庸俗化、媚俗化倾向,而缺失人文关怀。我们从新闻事业的历史演变,从人文关怀与新闻媒介的联系,从新闻事业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人文关怀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契合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新闻报道亟需强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什么?从词义上解释,人文关怀应当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毫无疑问,从人文关怀的本义出发,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过程必须是全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要求始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把握。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报道明显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硬伤,从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缺乏报道艺术,无端伤害人的感情。今年3月上旬,有一张大报在报道一位七旬老人生前立下遗愿,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新闻时,用《人走了,目光依然明亮》作…  相似文献   

15.
阚洪欣 《青年记者》2007,(12):30-31
什么是好新闻?如何选择新闻素材?衡量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确实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人文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一切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西经济文化虽然存在种种差异,但同为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共性。1.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今天,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在中西方社会新闻报道的内容中,人文关怀也由此被赋予了更为宽泛和深刻的意义。中国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角色,人文关怀是其新闻活动必然的一种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对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情感的关注,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生活的尊重与怜悯,多一份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这不仅是记者的良知,更是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人文关怀”颇受新闻媒体关注,这是让人感动的事:我们终于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更多的关注我们人类自身了。也正因为是对人这一鲜活的个体和群体的关怀,“人文关怀”类的作品才会广受关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同其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且总结优秀的纪录片,“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共性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