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乐 《传媒》2003,(11):24-27
在结束《中国交通报》采访时,谭鸿副社长送笔者下楼,在楼梯口又谈到了《中国交通报》在网络建设方面的近况,谭鸿皱了皱眉头说:“我们一直在思考网络建设方面的问题——究竟怎么能产生效 益。这两天,我准备亲自带队去《中国黄金报》取经,他们今年的网站赢利了。” 行业报的网站赢利是头次听闻。两天后,我在走进《中国黄金报》时,心里竟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感动。与记者走过的其他行业报排头兵们不同,《中国黄金报》没  相似文献   

2.
如何与母体行业"协同作战",提供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的产品?中国黄金报社自1999年便开始尝试改革与市场创新,明确提出内容的"倒推原则"和"接通上下游,打开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并率先在全国产业经济类报纸系统中提出了"把报纸当作产品来办,把报社当作企业来办,把报业当作产业来办"的理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上级拨款向基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转变.在这10多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中国黄金报社"由传统单纯的新闻资讯提供单位向专业性综合信息提供商和品牌建设服务商"转型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1995年<神州学人>杂志和<中国贸易报>先后开办电子版为发轫,众多的地方党报也拉开了上网的帷幕.在网络媒体已普遍得到业界和学界认可的今天,地市报网络版能否融入网络媒体的良性循环,是关系到地市报在信息化建设大潮中,能否开拓新的传播领域,并发挥出应有效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衢州日报>网络版一年多来的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蔡维藩 《今传媒》2009,(8):36-37
6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公布了第五届(2008年)全国行业报(部分)文字编校专项质检结果.6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行业报年度"体检"报告公布>为题,做了详细具体的报道.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体检"是严格的,报告是全面的,结论是正确的,对督促新闻出版单位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觉得,在个别的表述上或许稍有疏漏,似应更加准确严谨.在此不揣浅陋和粗疏,提出来与质检专家们商榷,并就教于各界读者.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4,(5):9-10
转型之惑 如今,年轻一代的报人知道<中国引进时报>的恐怕不多.即便是资深报人恐怕也会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京华时报>既然已经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又何必再去追问当年的惨淡经营呢?但正是<京华时报>的脱胎换骨,才更值得后来者追溯他们走过的道路.在报业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每一张幸福的报纸都有各自幸福的途径,而每一张不幸的报纸都有同样不幸的原因".<中国引进时报>曾经的困惑与无助,正是当前众多行业报仍需直面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引进报>的成功转型,为那些如履薄冰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黄金管理局主办的全国第一家黄金行业的综合性报纸《中国黄金报》,10月1日在北京正式创刊。它的宗旨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报道主旋律,宣传党和政府发展黄金工业的方户针、政策,报道行业动态,传播经济信息,讴歌采金人业绩,普及科技知识,为开拓和发展中国黄金事业服  相似文献   

7.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8.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球图书市场,目前童书已成为推动整个出版市场前行的一大动力.童书出版已经成长为中国出版业最具活力的板块.过去的十年(2006—2015年)是中国童书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黄金十年",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成为出版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议的话题.以图书价格为切入点,可考察分析过去十年间中国童书出版的行业生态状况.从对中国童书价格的数据分析可以洞悉童书的出版、定价与竞争状况: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童书出版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童书的定价总金额增长迅速,单册童书平均定价持续上升;不同种类童书的定价差异大;童书定价呈现两级分化.由童书价格折射出的童书出版行业生态问题有:童书整体定价水平偏高带来负面影响;系列化童书存在"捆绑销售"问题;网络书店售价严重冲击实体书店;童书版税不断抬升进而影响童书价格.中国童书出版能否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将取决于整个童书出版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优质的原创内容及有序的童书出版市场环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张敏 《网络传播》2007,(10):60-61
尽管目前90%以上的行业网站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各大行业网站负责人对其前景颇为乐观: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10年,是大门户时代;第二个10年,由于差异化的需求,必然导致众多小门户的出现,是行业网站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2.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3.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出版产业全行业企业化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出版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别,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行业报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发展.行业报除了报道本行业内的信息外,还承担着引导行业舆论导向、针砭行业发展问题等作用.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行业报新闻评论所面临的困境与寻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辽沈晚报>的广告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增长的黄金时期,在国内平面媒体市场出现大面积下滑这样一个整体不利的大环境下,<辽沈晚报>的国内综合排名从前几年的第26位跃升到目前排名的第9位,实现了快速的自我提升与跨越.  相似文献   

17.
晚清十余年间,各地创办的白话报刊达1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京话日报>等,其中又以<安徽俗话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化报>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同时还兼有石油石化行业报的特性.行业类报纸的突出特点就是轻消息,重深度.新闻少,事情多.这就决定了行业类报纸与市场化报纸的不同,不能同等衡量.对行业报而言,专题报道是常规性的报道,也是计划性很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闻传播业正身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融合式发展变革中,行业报面临着转型与转制的双重考验。在媒体融合大势中,行业报能否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如何抓住机会、再创辉煌,是所有行业报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平台融合+服务提供"、"内容融合+调整产品结构"两方面探析,结合中国气象报媒体融合实践,对行业报如何开展媒体融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于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比<申报>晚创刊21年.经过英国人丹福士和美国人福开森两任所有者近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新闻报>、<申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到<申报>、<新闻报>并驾齐驱,使<新闻报>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报,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探究.综观<新闻报>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新闻报>的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现代营销学的一些理念,这些现代营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的发展,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