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虹  柳颖 《教育探索》2013,(1):83-84
当前,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增强达斡尔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达斡尔族集聚地区学校教育中传承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此,要尊重达斡尔族人民的意愿,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要丰富达斡尔族教师、家长、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提升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要挖掘达斡尔族文化深刻内涵,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要改革传统课程,建立完善的达斡尔族文化课程体系;要实施双语教学,传承达斡尔族语言;要创设达斡尔族学校校园文化,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想民族化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和推进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教育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双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于红  徐靖波 《考试周刊》2011,(61):132-133
达斡尔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部分。作者分析了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其开发的旅游价值,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其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青部民族教青司开展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调研,辽宁省蒙古族教青工作座谈会在沈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局一直都十分重视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为了规范民族双语教学行为,科学有效推进双语教学研究活动,2005年4月延边州教育局下发了文件"关于印发《延边州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延州教发[2005]37号),2009年又下发了文件《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州双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延州教发[2009]21号),指出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进一步深化全州双语教学改革;加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达族小学生特点,分析了多媒体在其达斡尔族双语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问答互动受阻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传统教学方式,而不是取代。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新时期,我国双语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困难,发现并解决其发展中的新问题,是民族教育质量切实提升的关键。呼伦贝尔市多年的民族融合形成了以蒙古族为代表,以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为特色的浓厚的民俗民风,在政府"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指导下,以蒙汉双语教育为代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发展等原因呼伦贝尔双语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优质"双语教育发展的目标,建议为母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加强高质量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解决寄宿制民族学校办学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大对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为朝鲜族学生继续深造和步入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即朝汉)教学改革的状况,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总结,推进延吉市双语教学工作,本人在2014年度对"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调研。从中深刻地感悟到,延吉市双语教育改革历时10多年,尽管有过迷茫、困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今天我们依然努力着、前行着。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文化为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与主流文化融合,达斡尔族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民族文化的途径,对本民族文化出现认同危机。基于达斡尔族文化认同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独具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情境,确立特色的校本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特校本课程内容;强化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倡导多元课程评价等,以此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学生对于达斡尔族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严重影响了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达斡尔族学校教育中构建能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达斡尔族校本课程目标应坚持本土性、情境性、生本性,课程内容应体现对达斡尔族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针对性、系统性、完整性、选择性的特点,课程管理与评价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同时,还应具有民族特色。健全达斡尔族校本课程构建的理念、激励机制,完善资源利用、实践体验机制,以此整体保障校本课程的构建,从而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民俗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直接反映。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自身长期生产生活发展中以及在与周邻兄弟民族友好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阐明和论述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及发展变化,目的在于促进达斡尔族和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在新疆推行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类型、教师培训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便更好的搞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藏、维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藏汉、维汉双语教学、教师双语培训和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的现状、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和双语型教师培训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我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比较先进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前者有达斡尔族人口的40.9%,后者有22.8%)。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达斡尔族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总结这方面的成绩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对进一步完善达斡尔族教育体系,提高达斡尔族教育水平,促进达斡尔族教育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更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解放后我区达斡尔族教育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基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解放战争时期,达斡尔族人…  相似文献   

15.
朝、汉翻译教学实践作为一种跨语言的特殊的交际活动,不仅有助于强化朝、汉双语学习,而且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朝鲜民族的文化。在朝鲜族中小学强化朝、汉翻译教学实践,不仅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和强化朝、汉词汇的记忆,而且有益于互补朝、汉双语语法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化朝鲜族中小学的翻译教学实践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当前应抓紧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材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强化语言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部边疆人口较少,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广泛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努力发展本民族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概要地记述了达斡尔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并把这种历史演变与其部族组织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其民族意识觉醒联系起来,力求反映民族教育和民族进步的相关性,揭示达斡尔族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期,索伦部南迁嫩江流域之后,其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均向前发展,索伦部得以分化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满洲在此民族分化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政策,保证了索伦部民族分化过程的顺利发展,并且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纳入到清朝的管理体制当中,在政治与文化双重构建下,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在政治上认同满洲统治,同时在文化上也存在对自身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达斡尔族人口约14万,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19.
深化双语教学改革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辖8个县市,总人口218.8万,其中朝鲜族82万。目前,全州共有479所中小学,在校生25万名,其中朝鲜族中小学和民族联校136所,在校生5.7万名。多年来,全州的朝鲜族教育紧紧围绕双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提升朝鲜族的文化素质、为延边州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自治州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省、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全州朝鲜族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少数民族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表现少数民族多彩生活的无调式民歌扎恩达勒,原生态乐器口胡以及民间舞鲁日格勒等,均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有关专家赴东北地区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聚居区调查后了解到,其文化遗产面临“人亡文灭”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