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语文的能力。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语句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熟读背诵现代文和文言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词典。”“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①能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领会词语、句子的含义,概括其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方法。②能理解读物的结构、线索,分清其层次,领会语言特点;会辨析记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阅读记叙文,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记叙的要素;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了解文章的脉络、记叙的顺序,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④阅读说明文,能理解说明内容,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及说明的方法和顺  相似文献   

3.
听、说、读、写的训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语文的能力。能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  相似文献   

4.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总要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在阅读教学中,紧扣照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5.
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前后关照和上下呼应。它属于篇章结构的范畴,是文章线索清晰,脉络贯注,达成“整体性”的重要手段。 每篇文章,都有一条受中心思想制约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各部分内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作者行文时总力求做到瞻前顾后,此呼彼应,像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里说的那样:“启行之辞,逆荫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例如《桂林山水》开篇便直入正题,交代全文线索:“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相似文献   

6.
一、把主要内容当作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有联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地说,中心思想包括“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两个方面,“写了什么”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把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同起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不能准确把握。如有的老师在备《月光曲》一课时,认为这一课的中心思想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在平民的茅屋里喜获知音。这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切实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拟就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试作举例说明。 一、分析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显示了中心,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抓住文题进行分析,便能概括出中心。如《视死如归》,只需补充表现了“谁”?就可得到文章的中心:表现王若飞同志坚贞不屈  相似文献   

8.
线索之我见     
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一册语文,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称作“线索”。这虽然反映了线索的本质特征,但字眼“序”很有混同于“顺序”之嫌。在谈“一篇文章应以什么为线索”时,教材说:“这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下简称《为》文——笔者注),就是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可以是感情,如《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它还可以是某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复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分段,二是概括段落大意,三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四是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五是理清文章的条理,六是注意事物的联系,七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八是外表与内心,九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十是注意文章的细节。 复习要求:一是要以词句训练为基础,能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二是要以阅读活动为线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三是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并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莉同学问:“有人认为《七根火柴》一课的线索是‘七根火柴’,也有人认为线索是‘火’,哪一种看法对呢?”首先,不能孤立地认识小说的线索,线索不仅把小说的情节串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小说的主旨有着必然联系。最能体现小说中心思想的人物、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才能成为小说的线索。小说常见的线索有四种: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层次”。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四篇课文、一篇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 “文章的层次”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要求在分段、概括段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分几层意思,按怎样的顺序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读一篇文章只掌握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如果掌握了中心思想,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四、五年级学生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在小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比较差,其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中低年级老师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重视不够;二是高年级老师觉得难以培养,让学生抄抄现成的结论以图省事。  相似文献   

14.
抓重点品词句———《全神贯注》教学设计文/孙彦泓《全神贯注》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的记叙文,文章按由分到总的结构层层铺开。教师可紧扣住“全神贯注”这条线索,顺应文章思路,设计教学步骤。一、捕捉中心,初读抓纲文章的最后一段,既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全文...  相似文献   

15.
散文阅读,有基本的技巧,下面总结三点。一、形中求神,把握线索散文具有舒卷自如,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无论什么样的散文,总是有线索贯穿其中。散文的线索是与作者的思路紧密相联,提纲挈领,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如能揣摩文章的构思,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于看似散处的材料中求得其神,把握其线索。散文的线索,是灵活多样的。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开头以“湖中人鸟声俱绝”,显出“雪”的威严,为冒寒来看雪作铺垫。接着写夜深独往看雪之景;“上下一白”的底色上由堤“亭”“舟”人的影子构成水墨画卷。然后移步换形,写西湖…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培养议论能力的规定是否妥当? 《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关于议论文的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原则和要求,这主要见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研究》1990年十一期刊登了《对“中心思想”教学的三点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只是对文中的第二点看法“在小学教材里,并非篇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持保留态度。笔者认为,凡是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何谓中心思想?通用五年制第八册读写例话《文章的中心思想》中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就是中心思想。应该承认,通用教材的观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文章时,只有归纳出中心,才能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时,只有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全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呢?现就自己数年教学实践中初浅做法介绍如下。 一、释题眼悟中心。人们通常把题目称为“眼睛”,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文章的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只要依据这个重点去“顺  相似文献   

19.
一、“偏食”现象及原因分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卡通漫画、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快餐式读物成了小学生的阅读“主食”,孩子们像着了魔似的,一有空就围着这些读物转,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读物。各种卡通人物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话语总不离口。小学生为什么对这些读物如此痴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几点:1.快餐式读物文字少,语言浅显,阅读时间短,容易接受。小学生上完一天的课后,不能马上静下心来阅读长篇文章,而这些读物却能很快地让他们进入情境。2.快餐式读物图文…  相似文献   

20.
“曲线示意法”是语文教学法中一种新奇独特的教学方法。它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几何图形中的曲线去示解课文的顺序线索、结构形式、人物心迹、性格发展、思路游踪、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曲线示意法”所使用的曲线,包括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