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向因果链包含上向因果链和下向因果链,指系统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句子看做一个系统,句子成分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层次,因此有句子的双向因果链。通过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例,可以看到双向因果链分析对于句子解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句法分析引入自然辩证法中的双向因果链概念显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非还原物理主义者一直被"因果排除问题"所困扰。很多哲学家认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所谓的"自治进路"。但是,钟磊指出"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蕴涵了"下向因果原则",因此不能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有反对者指出他在论证中不加区分地使用了"物理实现者"这个概念。我们通过对该概念的分析说明,"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可以有效地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2个实验中采用识别检测技术以英语材料检测了课文理解的因果推理。实验1表明,如果呈现一个因果连贯中断句子时,读者可以较慢地识别这个句子。因此,在理解当前加工的句子时读者便复位课文表征的先前信息。实验2采用不同的材料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果。最后在课文理解的当前理论框架中讨论了本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帕森斯体系框架中,韦伯命题论证的是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起源之间关系。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革的时候,韦伯从研究禁欲新教和现代经济生活的联系着手,试图找到能够继续促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动力,即韦伯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的合理伦理和“因果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宋柔先生开发的CCRL检索系统对2000年1月<人民日报>中的"因为"因果句进行了穷尽性调查统计,分析了"因为"因果句中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的各种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指出在教学中因果倒序应与因果正序一样列为语法教学内容,而在教学顺序上应晚于因果正序,而且其内部各种形式应按照难易顺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从因果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出发对因果复句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沟通古代与现代,联系共时与历时。汉语主要因果标记词语从语义来源上可以分为十类,即缘起类、依凭类、受益类、意欲类、连贯类、达至类、致使类、终结类、故旧类和推断类。根据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和特征,可以将汉语因果复句分为三类,即行为因果复句、说明因果复句和推断因果复句。其中行为因果又可分为前阶因果和后阶因果,前阶因果包括起因、凭因、动因三类,后阶因果包括顺成、使成、达成、欲成、终成五类。汉语因果标记词语由客观域向因果域转化,因果复句的类型由行为因果向说明因果和推断因果转化,这一过程体现了抽象化的规律,也体现了关系隐喻及像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汉语话题链与汉语句子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即“话题链通常是句子”和“部分话题链是句子”.但这两种观点在识别话题链句子时都存在瑕疵.引入情节概念,则可以从语义上限制话题链句子的界限.换句话说,如果话题链句子在一个情节内进行认定,那么就可以避免出现话题链句子跨越段落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排除“以同指名词话题形式链接的话题链”被认定为话题链句子的可能.但正如汉语句子的界定一样,仅依靠语义特征,同样无法彻底解决话题链句子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8.
"活动单"导学中的问题是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思维的重要载体.教师精心设计的由一系列相关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可以把学生的讨论引向课堂探究活动的核心.通过新授课型和复习课型的"问题链"设计示例,进一步阐释了"问题链"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坡度与层次性,并能引领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深度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克斯构建的因果陈述逻辑系统集中体现了他对“因果性”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因果必然”、“因果可能”和“因果蕴涵”概念,并在因果可能世界语义学中对它们进行了诠释。无论是因果陈述逻辑公理系统的语形还是语义,都为归纳逻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而这一逻辑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理论创新功能也为归纳逻辑成为科学认知的必然逻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因果关系的挖掘与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辨别出在军事仿真中的关键事件和行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梳理出战争发展脉络。提出一种基于仿真对象输入输出函数的因果追溯方法,围绕军事仿真中的仿真对象,以其输入输出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该对象一段时间内行为序列的因果关系。将系统中复杂的交互关系转化为函数映射,可以将因果分析问题简单化,减少人力消耗和主观因素对因果追溯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因果追溯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汉语繁复句的句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义的角度可以对汉语的繁复句进行研究,语法层次的句子类别称为句模,语用层次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型,而语义层次的句子类别是句类。凡是涉及到作用效应链一个环节或简单地表示判断的都是简单句,共有七种基本的简单句。繁复句则是描述了作用效应链两个或多个环节,可以分为复合句、并列句和混合句。这样对句子的语义处理可以应用到计算机理解语言上。  相似文献   

12.
Talmy的"事件框架"理论和"注意力视窗"理论用来描述人类生活更普遍的环境,可以将其拓展到人类共有的认知现象中。根据事件框架的五种类型,注意力视窗也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本文选取了注意力视窗中的前两种,从路径注意力视窗和因果链注意力视窗的角度分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英文诗歌《雪夜林边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希望能帮助读者从一种新的视角对诗歌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火电项目的投资建设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外,也会产生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本文从社会发展、环境影响、节约能源效果和行业贡献效果四个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因果图分析法相结合的层次因果分析法,对一般火电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无用     
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氳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今年千分考面试的时候,我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我们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她说"安乐死"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我问为什么?这位女同  相似文献   

15.
因果必然性的性质是什么?因果必然性和归纳概率的关系如何?我们将给出因果陈述逻辑的自然语言系统,同时也对该形式语言的范围以及用形式化来界定的一般特征进行阐述。把因果陈述逻辑看作是一个形式语言,从而讨论这种形式语言的基本的性质。条件化模态逻辑的最大特点是把模态演算建立在演算的条件逻辑的基础上,它用条件蕴涵来定义可能、必然等模态算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条件模态算子之间的关系,使它成为与古典模态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模态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在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等人类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在统计学层面能够对因果效应进行内部有效的无偏估计,不少科学家以之作为研究方法的黄金标准.从RCT设计和实施中的显著性检验、外部有效性、随机化操作三个层次来看,RCT的可靠性并非不言自明.此外,研究因果效应还应考虑基于机制的证据,该证据类型被目前的证据等级所忽略.维C癌症疗法案例的研究进展表明基于已知机制的实验证据在探究因果效应方面同等可靠.综上,以RCT作为唯一和最佳的研究方法标准均不适当.  相似文献   

17.
行动者“有意忽略做某事”能否作为一种行动,行动哲学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不少哲学家反对把它看作一种行动类型,主要理由在于很难说明与之相关的因果效力问题。“有意忽略”中因果效力的解释面临直观上的二难悖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四种主要应对方案,但它们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有意忽略”中事态于行动者的因果依赖关系,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因果依赖新方案。因果依赖方案虽然不是从事件因果的角度寻找“有意忽略”的充要条件,但有助于理解“有意忽略”中的因果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爆炸式地膨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科学和技术从未象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必将引起教育革命.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客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同时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因果链是:科技高速发展 学会生存 学习化社会,终生教育 自我教育 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伴随远程学习而产生的"学习偏离"和"认知过负"问题,基于学习风格偏向性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是一个解决方案。但现有智能学习系统,因其底层缺乏可自组织的资源组织结构,导致学习对象无法动态选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3向可演化的语义链网络(SLN)资源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原型系统Smap。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偏向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SLN中的语义关系获得符合其学习风格的学习路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概念生成的过程需要悉心研究.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问题链"来促进学生的概念生成是有实际效果的.好的问题链可以促进学生从生活经验向数学概念转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概念.问题链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