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辑 《科技风》2013,(16):200
本文对罗哌卡因在临床中用于:外科手术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静脉局麻、神经阻滞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普琼  巴桑 《西藏科技》2008,(2):57-58
随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的开展与成熟应用,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质量与安全性,成功率高、发挥作用快、肌松充分、麻醉效果确切,大大减少了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神经刺激器对腰丛和坐骨神经进行定位行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4月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39例。采用神经刺激器的定位进行区域阻滞,并观察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患者感觉和运动消退的时间,患者对手术区域的镇痛是否认可,术者的满意度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卢万宝  陈福 《今日科苑》2014,(11):107-107
目的:探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各类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32例白内障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32例手术,麻醉满意率达到100%,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各类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效果是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和研究了250 例喙突与剑胸结合中点连线上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测量喙突、剑胸结合中点两点连线长度,带入回归方程y= 0.16x- 0.9(x:喙剑连线长度,y:喙突到腋腔神经血管鞘中线在体表投影距离)。依此距离在喙剑线上确定穿刺点。成功率94% 。结论,喙剑连线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个比较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臂丛神经阻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硬膜外腔阻滞在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选取要求无痛引产的产妇145例。取L2-L3或L3-L4做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果:硬膜外腔给予布比卡因者,均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硬膜外阻滞镇痛我们选择布比卡因是一种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碳酸利多卡因鞍麻对老年人肛肠病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我们选取40例各类肛肠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局麻和极小剂量重比重的碱化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小鞍麻),发现小剂量鞍麻组较局麻组麻醉效果确切且并发症极少,没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小鞍麻是老年肛肠病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健康足月产妇100例、年龄20~34岁、同意运用PECA的孕妇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1 胃复安的临床应用1 .1 胃复安用于预防术中呕吐与误吸国内外均有较多报道 ,Cohen〔1-3〕等研究证明 ,术前静注或肌注胃复安 1 0 mg,可显著地加速胃内容物排空 ,即使在饱胃的剖腹产患者 ,胃复安对预防胃内容物返流误吸也相当地有效 ,同时胃复安还可明显升高胃内容物的 PH值 ,若与甲氰咪胍合用 ,则 PH升高更显著。季氏〔4〕用胃复安 1 0 mg术前 30 min肌注 ,发现对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的饱胃剖腹产有明显镇吐效果。王氏 〔5、6〕等伍用胃复安、氟哌啶、芬太尼作硬膜外阻滞麻醉时的辅助药 ,结果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较仅用氟哌啶、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选定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健康足月产妇100例、年龄20~34岁、同意运用PECA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施行L2~3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术前准备及用药相同,手术时间30-60分钟。术毕随机等分两组,镇痛组(n=50)于关腹后硬膜外导管注入麻醉配方药物2%利多卡因4ml为负荷量后,接PCA泵  相似文献   

11.
吴艳  钟占鹏 《内江科技》2022,(7):64-65+75
目的:探究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和神经刺激仪两种引导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80例(2021年1月-2021年8月),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超声引导完成,B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神经刺激仪器引导完成,通过对比两种引导方法在操作时间(T )、麻醉起效时间(T)、和维持时间(T)及麻醉5min(Ta)、15min(Tb)、25min(Tc)和30min(Td)、60min(Te)这五个时间点疼痛的评分(NRS评分)是否具有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引导方法下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进一步评估两种引导方法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优势。结果:A组(超声引导)的在麻醉操作、麻醉起效方面较B组(神经刺激仪引导)用时短(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麻醉后25min(Tc)、30min(Td)、60min(Te)疼痛评分(NRS评分)低于B组,即A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5分(...  相似文献   

12.
鲍金山 《西藏科技》2014,(12):48-4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管理经验。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近3年来5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及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未出现明显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1例患者术中出现明显的高血压,给予舒芬太尼15ug,静推,酚妥拉明5mg,静推,硝普钠4ug/kg*min泵入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方法、用药的选择及术前准备术中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5例锁骨骨折患者(实验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与单用臂丛阻滞麻醉的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麻醉过程中,实验组心率(HR)为(98.2±3.2)次/min,对照组为(102.8±8.7)次/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为(88.6±22.4)mm Hg,对照组为(97.9±12.4)mm Hg,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麻醉完善、不完善和无效者分别为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11、16、3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点三段式硬膜外麻醉方法在施行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120例,年龄22---30岁,体重75---90Kg,,身高155---170cm,ASA分级Ⅰ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施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左侧平卧位,L1-2穿刺,头端置管,椎管内留管4cm,取平卧位。首次椎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并根据情况追加维持剂量10ml,维持剂量选择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1:1混合剂),10min后手术开始。b组施行一点三段式麻醉方法。(一点三段是指硬膜外麻醉选择一个穿刺点,三个脊髓节段推注药物,后文中统称一点三段式麻醉)方法为:左侧卧位,头高位5—10度,L1-2穿刺,穿刺成功后穿刺针开口转向尾端并注入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1:1混合剂3ml,头端置管,椎管内硬膜外导管保留长度9cm(不包括皮下至椎管间的导管长度),回抽无血无液,注入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合剂3ml,然后拔除穿刺针,后退硬膜外导管5cm,椎管内保留硬膜外导管长度4cm。嘱患者平卧,推注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并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量4ml(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合剂)。10min后开始手术。(本研究方法考虑人为因素或者穿刺本身导致导管在椎管内打弯情况,影响研究数据数值,担大量数据经统计后,对研究结果无影响。)记录手术开始时切皮反应、术中病人腹膜肌肉牵拉反射痛、肌肉松弛度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a组比较,b组病人腹膜肌肉牵拉反射痛和肌肉松弛度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稍有增加,但是通过适量麻黄碱提升血压,可以维持血压稳定,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施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病人中,一点三段式硬膜外麻醉比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与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所抽取的10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18年4月-2019年4月为研究时间,并且将10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共计为53例。在实验研究阶段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性麻醉,研究组提供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后,其效果有效率为(60.38%),对照组患者的常规麻醉效果为(37.74%)(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将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进行减少,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应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阜康妇产儿童医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的VAS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后不同时间包括(麻醉后10min、30min、60min、宫口全开)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8. 52±2. 31) mg/L低于对照组的(9. 69±3. 57) mg/L;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会降低炎性反应,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麻醉方式对腰背痛发生现象影响几率进行研究。方法 对12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调查与统计,其中包括主要包括三种麻醉方式。结果 手术时间不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组术后腰背痛发生几率高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方式发生腰背痛几率比较小,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因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且使用方便 ,故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 ,我院对 1 0 0例氯胺酮麻醉的小儿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监测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0 0例 ,男 67例 ,女 33例 ,年龄 4个月~ 8岁 ,体重 5~ 2 4 kg。一般情况好 ,发育正常。拟施行烧伤、眼科、口腔科及疝修补术等手术。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 mg/ kg或东莨菪碱 0 .0 1 mg/ kg。患儿入室后即将脉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传感器固定在毛细血管搏动部位 (指、趾 ) ,对不合作的患儿先肌注氯胺酮 4~ 6mg/ kg,然后开放静脉 ,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胺酮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周韧带注射技术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拔牙患者,200例牙髓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牙周韧带注射法麻醉。B组用传统浸润麻醉法麻醉,患者对AB两种注射反应疼痛分别为:A组1级93%,2级5%,3级2%;B组1级82%2级15%3级3%。牙髓治疗组医师评价麻醉效果A组1级98.5%,2级8%,3级5%。B组,1级74%2级20%3级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韧带注射麻醉显效快。效果明显,疼痛率低,麻醉剂量少,可使拔牙与治疗达到真正无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35例ASAI-II级患儿术前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诱导给予丙泊酚2~3mg/Kg,琥珀胆碱2mg/Kg,维持七氟醚3~4%,并予气管插管,术后麻醉清醒、拔管并送至病房。结果 35例先心病患儿分别是1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和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时间30~45min,苏醒时间5~10min。患儿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所有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和术中呼吸循环监测是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麻醉成功的关键,七氟醚大部分以原形从肺呼出,诱导、苏醒作用均很迅速,且无体内蓄积,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