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雷 《军事记者》2010,(11):40-41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随着“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起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飞向茫茫太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7,(11):F0002-F0002
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我国第一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伴着烈焰腾空而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3.
张晓祺 《军事记者》2010,(11):73-73
"嫦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在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遨游太空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不知疲倦追逐"嫦娥"的人。他们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拿着麦克风、揣着笔记本,“围追堵截”着每一个新闻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紧张忙碌,才有了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  相似文献   

4.
柏健 《新闻前哨》2007,(12):30-31
“第一现场”的价值 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一飞冲天,成功奔向深空,中华民族千年之奔月梦想正一步步演为眼前现实。那一刻,举国欢腾,全球关注。25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无疑成为传媒的最大热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即将升空之前,包括当代中国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就同时推出了与航天科技有关的图书,试图搭车"嫦娥一号"风行书市.  相似文献   

6.
刘国林 《青年记者》2007,(23):43-44
今年10月,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闻事件。临沂市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位普通物理教师王成昌,受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邀请,作为全国唯一一名特别观众,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一下子拉近了这个话题与山东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贾永  李宣良 《军事记者》2007,(12):20-22
正在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把"嫦娥奔月"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遥望"嫦娥",当我们为中国航天人在太空中留下的中国新高度而自豪的时候,他们身上所彰显的中国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24号,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广播电台对这一重大题材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10月24日傍晚6点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终于起飞,并发射成功.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时进行直播.卫星发射是很成功,电视转播也很成功,这是十七大后又一重大、重要新闻.当日进行客观报道为第一,但围绕"嫦娥"奔月如何做好此篇文章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策划,需要认真构思与布局.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     
李刚/摄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1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2时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航空档案》2008,(1):8-10
中新网讯,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飞控中心揭开图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3.
大洋深处     
傅强 《军事记者》2011,(7):40-41
(一)2010年7月下旬,3艘"远望"号测量船——三号、五号、六号又一次从江南小城江阴起航。它们将在140多天的时间里,去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嫦娥二号"卫星等多项海上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 “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5.
《岭南新闻探索》2008,(1):M0002
贵刊2007年第6期张克眉、郑晓燕的《一日同城六报,看尽“多面嫦娥”》一文,对广州六报去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新闻标题与版面做了比较研究。有评有点.尖锐而温情,实实在在的媒介评论文章让报纸从业同行受益。  相似文献   

16.
李敏 《新闻实践》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传媒的目光又齐刷刷地投向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成功发射。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派出记者现场采访此盛事。作为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应建勇 《新闻实践》2007,(12):30-31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时刻: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腾而起,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相似文献   

18.
四月收藏     
《新闻世界》2004,(5):4-5
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升空并发射成功。围绕着这个可以载入中国伟大复兴史册的大事件的前前后后,是媒体对她的热烈关注及激情报道,是一场场擂台对垒般的新闻大战,也是一道道丰盛美味的新闻大餐。如今大战硝烟已散,然大餐滋味犹存——盖因所有报道皆白纸黑字留在此间。事后对此作一解构,当为有益的业务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振华 《新闻爱好者》2011,(11):103-104
视频直播一般指的是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18时59分57秒发射升空,央视在19时整《新闻联播》开始时,首次以荧屏下方"小视窗"的形式对发射升空的情形进行了直播。在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对嫦娥二号的星箭分离进行了直播。视频直播的独特优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