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历史教学贵在作立体分析,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注重历史现象的完整性。二,反映历史本质;三,发掘历史现象中的隐性联系;四,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五,比较历史现象的异同;六,向相关学科渗透。  相似文献   

2.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过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亦曾讲过:"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由此可知,一定数量的度是保持事物一定质的依据;表示一定度的数量的数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尺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应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归纳和判断,而且需要进行量的权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概念,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由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思维方法,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以及分析和综合、比较、归纳和演绎等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的学习和表述的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综合各类知识分类观,从教学角度可将历史知识作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4.
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比较法的分析与教学研究,发现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古今中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提高学生对史料阅读理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本身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前提,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而编写的。下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史学基础理论观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原因和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具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指引起结果的种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原因。一般应从引起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内因等。如选择题"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奠定的基础;B.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历史新课标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一次大胆突破.新课标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陈列史实,分析原因,评价结果,而是变成了多角度多侧面探究历史真相、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因此,教材和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材料.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历史材料,学生多少有些茫然,那教师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和历史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超阶级"、"超党派"地分析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突出地表现为以历史偶然性来否定革命的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尽管也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历史细节,但其认识论根源在于不能正确区分历史本质与现象、历史主流与支流.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对人性进行分析,而是在于怎样看待人性问题,究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还是从具体的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山西历史悠久,地名文化非常丰富.文章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山西地名,概括出山西地名的历史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文化、历史遗迹文化和历史心理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效应在教学上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历史学科对遗忘曲线、高原现象、詹森现象和培哥现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方法,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作者采取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理解分析历史事件原因、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强化史实理解,揭示内在联系及规律等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如何依托教材内容改革历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从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它们各自特征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较好地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为系统地掌握历史.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核心是反“历史主义”,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在历史本体论上,波普尔批判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存在规律、历史可以预言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历史现象不能重复;社会历史现象存在的趋向并非规律。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是“第三世界”理论,其特点是客观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中考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查. 考试要求 1.知识与能力要求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朱煜 《历史教学》2002,(11):47-51
目前,台湾地区高中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有六套,与旧历史教科书相比,它们在编写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其中龙腾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简称"龙腾本")较为出色.它的编写理念和特点是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描叙;呈现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知识;写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整体历史"架构;重视发挥课文辅助系统在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历史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情感、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的开发是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及联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有六种形态.在史学研究中,历史事实和历史史实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有六点区别.历史研究的根本知识方法是"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历史专业的本科同学,应当在五个方面加强修养,提高史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