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眇”的本义,有的字、辞典说是“瞎了一只眼睛”。本文通过引证古今一些字书的注解和前辈学者的论述,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和声近义通的角度指出:“眇”的本义不是“瞎了一只眼睛”,而是“小目”。  相似文献   

2.
“彼”字的辨析孙心伟研究古汉语的前辈王泅原先生在《古语文例释·自序》中说:“前人的句法研究开始得很晚,旧注中一些重大错误,多由于不明句法。”又说:“古籍年代久远,传写翻印,不免出错。”还说:””前人注解古书,不免有断句错误的,今人标点,乃至很讲究的书...  相似文献   

3.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再一次迎来了“五四”青年节。1919年5月4日,这个既代表着狂飙般社会运动的符号,又具有沸腾的思想文化内涵的日子,至今已经过去了91年。光阴荏苒,当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逐渐被人淡忘,当青年人不断被消费主义商业浪潮侵蚀,一些知识界前辈发出了“有青年,无五四”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陈沛 《成才之路》2011,(29):11-I0006
一个困扰数学界20多年的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中南天学学生刘路破解,使一些数学界前辈感慨“后生可畏”。甚至是中国数学界项尖科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也将其收为弟子,为世人上演了一段“名师收高徒”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后,一直为作文教学这个难题所困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认为:要激发和发展学生求知欲,教师本身要具有吸引力。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我全身心投入了一些语文教学前辈倡导的“下水作文”这项教改实践。一年多来,先后共写了各类体裁的“下水作文”20多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福邦 《初中生》2007,(12):1-1
“不耻下问”是许多前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世界知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就经常向我这个后辈了解我研究的领域里的一些技术问题,而且每次对我的询问,都是用十分诚恳的口气说“请教你几个问题”,弄得我诚惶诚恐,十分不安。他这种良好的作风,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老尚且如此,况我辈乎?  相似文献   

7.
乍看来,真是一个荒唐的题目,其实也并非故作惊人之笔。 如果只是要求学生记忆现成知识,大不了就是背书呗!“人之初。性本善。”“子曰,学而时习之。”读书人的前辈都是这样背的,知识层次高一点,照背也不难;如果要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果实”的概念,只要学生能概括到  相似文献   

8.
有幸参加了在绍兴一中举办的全国中学“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研讨活动。结合我在这次活动中所上的一堂研讨课的前后感受,在此谈谈自己对“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前辈和同行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9.
周弘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02-104
随着整个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强,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探析情感因素对高校外语“教”与“学”产生的一些影响,并为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些三段论的中项是不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进行讨论,指出如果承认某些错误三段论的中项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就不应该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如果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就不能说这些错误三段论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而只能说是普遍集合概念与单独集合概念相混淆;并认为前者较妥。  相似文献   

11.
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释甲骨文“堂”字并论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问题晁福林甲骨文“□”是最习见的字例之一,它除了用作干支字──“丁”以外,尚有其它用法千余例之多。长期以来,诸家相关的考释虽然很多①,但尚有继续探讨的余地。本文力求在前辈专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探讨,除了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名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其中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历来为许多人所赏识。从人生哲学中的“难得糊涂”,到“糊涂教学”,这中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教师从一些特定的条件、场合和问题出发,适当而有目的地运用“糊涂教学”,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我的作法:  相似文献   

13.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理教育界前辈朱正元先生曾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一方面是我国教育条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倡导用简单的生活物品演示深刻的物理道理。多创造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真实、亲切,更能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生活化”小实验在物理教和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吏”、“三别”的继承和创新经美英杜甫在其诗歌创作中,相当注重学习前辈的创作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以“别裁伪体素风雅”为前提的。在诗歌创作中,杜甫始终把握方向,掌握原则.力求推陈出新.所以艺术造诣日趋完美...  相似文献   

16.
“从……到……”结构中“从”“到”的词性问题万新“从……到……”结构是现代汉语里边很富有特点的一种句法格式。我国语法学界的前辈们即早便注意到了它的特殊性。1980年前后,人们还就此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讨论①综观其中对“从”“到”词性的认识,有两种看法最...  相似文献   

17.
文中结合古代语言事实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专门分析了“坐”在古代的姿势问题,认为“坐”指称的姿势在古今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不限于传统所认为的经典姿势。  相似文献   

18.
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如今的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中.一些新“人”如“潮人”“达人”“牛人”等纷至沓来,弄得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  相似文献   

20.
千金难买“教后记”王剑田教学三十载.感受万千,反思教坛生涯,得益最多的当推聚沙成塔的“教后记”。记得初为人师之际,每堂课毕,或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楚体会颇多,尤其是几堂公开课,教坛前辈对我授课中“闪光点”及不定评头论足,常常萦绕于百,经久不忘。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