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葛洪的代表作《抱朴子》中不仅有重要的宗教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美学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理想人格的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分析葛洪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虚静出世的审美心态,阐释其对儒道人格美学思想的融合和对魏晋人格美学思想的吸收。进而揭示葛洪人格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战国至魏晋的道教理论和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内篇》的本体论思想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分析了“玄”作为宇宙本体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玄”、“道”、“一”三个概念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关系,论述了葛洪本体论思想对老子、文子、关尹子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以及早期道教中的本体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葛洪(公元284年——364年)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他是东晋时期道教的领袖。他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是《抱朴子》。该书虽然是一部宗教理论和政论性著作,但其中有关于文学、音乐、绘画的论述,有涉及美、美感和审美的言论,特别是艺术鉴赏方面的见解,却是我们探讨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道为本,以儒为末 葛洪的思想是汉以来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结合物。他的神仙化的道教思想反映了当时封建门阀土族阶级的厌世和享乐心理,以及力图用宗教欺骗人民的企图,他的道教化的儒家思想则表现了门阀土族阶级竭力维护礼法、保护权利的要求。葛洪思想的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抱朴子》中。该书分为内篇、外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神变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葛洪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王明先生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应该说是目前唯一一部校勘和注释兼顾的校释书籍,本文在其基础上,参校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古逸丛书本、明正统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成妍 《现代语文》2007,(12):124-125
书证年代滞后是<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存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大词典>的改善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在考览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的过程中,也发现此类问题的存在,部分在<抱朴子内篇>中已出现的词条,<大词典>所举首证年代比其要晚上千年,而其中有些词条甚至在上古已见用例.(文中页码为词条在<抱朴子内篇校释>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全书囊括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哲学、伦理、科学和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系统阐述了养生思想和各种修道长生的实践方法,其神仙道教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世修炼,即世成仙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8.
处在魏晋社会的大背景下,葛洪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敏锐的眼光深刻剖析历史及现实政治,写就了《抱朴子》,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多元化时代的状况。《抱朴子》所赋有的思想繁杂、包罗万象,尤其他所论述的人才思想代表了当时士人的心声,也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隋唐科举制的某些措施还可以追溯到《抱朴子》有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先秦美学和魏晋美学两个高峰,汉代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特点。《淮南子》、《乐礼》、《诗大序》、《论衡》以及司马迁的美学思想,既有对先秦美学思想的发挥和整合,也有对魏晋玄风的兴起与文艺美学的自觉的前导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葛洪是两晋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在我国道教史、哲学史、医学史、自然科学史上都有显著的地位.他的<抱朴子内篇>重事实,重推理,语精情挚,情理交融,娓娓道来,明白晓畅,体现出较高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2.
蟹的闲话     
蟹有多种名称,晋代葛洪<抱朴子>称蟹为"无肠公子",明代李时珍解释为"以其内空曰无肠".公元1059年傅肱撰<蟹谱>,称蟹为"横行介士".……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不少学人认为葛洪的仙道理论存在着宗教理念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但细究其实,葛洪的仙道学说实际上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尤其是道教理论专著<抱朴子内篇>中关于仙学基础、仙道不妄及求仙之术三个主要方面的论述始终一"气"贯穿,从而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特的道教形式,其理论奠基者是东晋的葛洪。《抱朴子·内篇》多处论及儒道关系,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儒道关系论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葛洪通过对儒道的比较,论证了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道简儒难,故可离俗世而求神仙。同时,葛洪还一再强调积善立功的重要性,将道教的长生成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统一起来,把儒家的忠孝仁信纳入道教戒律,按儒家的伦理纲常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体系。葛洪会通儒家和道教的思想。不仅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关于儒佛关系论的一大总结,也对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不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核心,<手稿>应看作马克思思想的过渡期著作.马克思世界观和美学观成熟期的拐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将<手稿>视作马克思哲学和美学"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开端",是不妥当的.模糊马克思"早期"和"成熟期"的思想界限,容易将其美学观变成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内道家外儒家的编排体例显示出葛洪思想的复杂性。但若从主体的生平经历与其思想接受关系的考述中去考察将有助于理解葛洪思想因循替变的理路。葛洪一生历西晋与东晋二朝,从其思想的变化发展看,可分为五个阶段。《抱朴子》反映了葛洪的二元文化观。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有几处提到王充,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没有受到王充的影响.其实刘勰所受王充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因身世对写作的推重上,特别是在立意写有体系的专门著作这一基本点上,颇有相近之处.此外,刘勰<文心雕龙>关于文的观念、关于作家和创作的思想以及对纬书谶文的看法,和王充<论衡>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词学研究的代表作.考察和分析<人间词话>的历史成就与缺失,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词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及精神、词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走向等.  相似文献   

19.
在葛洪中年出世入道之前所作的《抱朴子.外篇》之中,包含有极丰富的法律思想内容。葛洪所主张的君执法权、德刑相济、刑为仁佐、重刑惩奸、罪刑相适等思想,不仅非常深刻,而且符合时代所需,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文教资料》2006,(36):72-73
中华书局汪绍楹先生点校本《太平广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但也难免一些缺憾。本文试对其中收录的葛洪作品《神仙传》、《抱朴子》、《西京杂记》谈一些校读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