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思伦 《家教世界》2013,(8):274-275
教师评价是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由评价主体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对学校的管理、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的教师评价实践中却存在着重奖惩轻发展、评价标准不公正和官本位意识等问题,以致缺少了对教师的伦理关怀。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的伦理意蕴,科学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科学设计与利用评价机制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3.
唐善梅  裴育 《继续教育》2010,24(6):61-63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文献,思考中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获得如下启示:在评价的目的上强化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评价方法上重视量化与质化的结合;开发区分性的教师评价标准;重视评价制度的伦理性标准;以制度促进教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彰显出我国学生评价事业科学转型的发展趋势。教师作为学生评价的核心主体,在此次制度变革中肩负着历史重任。教师评价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解析、个性差异的识别及发展愿景的规划。由于学生评价制度的现实制约性及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局限性,教师履行评价责任存在内驱力贫乏、“工具理性”泛滥和个体效能低下的困境,始终未能达到理想化状态。教师想要科学合理地履行评价责任,需要具备基于制度理解的评价责任认知、基于理性自觉的评价责任意志和基于伦理规范的评价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5.
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存在着伦理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困境,由此引发出诸如道德风险、师德的非道德化、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走出师德考核的困境,关键是进行制度设计时,明确师德考核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出路在于,分离师德评价与师德问责,明确不同主体在职业道德考核中的责任分工;同时,学校应注重加强师德教育,启发教师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6.
"教师评价"与"教师评价制度"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混淆的两个概念,本文尝试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区分,并对教师评价制度体系进行建构,以期人们能正确理解教师评价制度和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不能有效应对高校教学的困境,迫切需要新的评价制度。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能激发高校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同时,高校教师的自我特征和高校本身的特点,也为在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制度伦理的发展,制度的伦理性诉求与伦理的制度化建设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重建。制度伦理建设既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制度伦理建设本身需要通过多途径的努力得以实现,同时,制度伦理建设侧重外在规范性要求,必须与个体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建构良好的教师制度伦理体系能有效推进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教师制度伦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师德制度安排;利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推进师德的规范化和法律化;建立和完善师德制度安排的内在伦理机制;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评价”与“教师评价制度”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混淆的两个概念,本文尝试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区分,并对教师评价制度体系进行建构,以期人们能正确理解教师评价制度和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创新、导向和评价功能.背离制度伦理所导致的制度缺失、制度僵化、制度异化和制度失灵不仅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许多"失谐"现象的主要根源,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制度公正、制度平等和制度自由采进行制度伦理建设是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失谐"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度伦理价值诉求中的制度公正、制度平等和制度自由应当成为和谐高等教育制度建构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2.
专业伦理困境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及行为选择。制度被认为是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重要成因,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式制度,忽视了价值观、规范、习俗和惯例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采用参与式观察、叙事访谈和实物收集法对2所幼儿园和2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制度情境中遭遇了儿童优先与集体利益优先的忠诚冲突,工作时间在保教儿童与行政事务之间拉扯的责任冲突,尊重儿童自主与遵守安全规范和时间秩序、坚守保教公正与服从人情面子的立场冲突。制度情境中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欠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初衷,成为引发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根源。为摆脱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困境,建议增强规范性制度供给,规范行动者的实践选择;培育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的伦理意识,以文化—认知观念发展倒逼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研究型大学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奖惩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在实践中,这种制度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端。本文比较了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不同之处;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育管理制度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制度既应当是合乎理性的,也应当是合乎伦理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是密切教育管理制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前者重在对教育制度本身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和矫正,通过内容的建构促使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在教育制度中的渗透与落实;后者强调将某种社会倡导、公众认可的道德规范转变成为具有强制效力的教育制度。两者在教育管理的秩序重整与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相比较而言,教育管理制度的伦理化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教师政策对保障中小学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制度伦理视角,运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级中小学教师政策文本进行维度分析,以政策颁布时间和内容为主线,探寻教师政策变迁脉络,归纳总结出教师政策的伦理形成、伦理丰富和伦理深化阶段,同时展望未来教师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段丹  刘思 《文教资料》2014,(25):73-74
传统的教师文化中个人主义特质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学校发展,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是激发教师活力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制度伦理的层面上分析,提高教师制度理念的伦理水平,进而维护教育自身的尊严、公正与秩序。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制度伦理是对大学制度的合理性要求,即是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对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伦理评价.大学制度伦理包括实质伦理、形式伦理和主体伦理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学制度伦理体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大学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现行大学制度出现了一系列伦理危机.针对中国现行大学制度伦理的诸多现实问题,在批判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井建构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以促使大学制度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建立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消解教师人性发展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社会本位和工业文明的评价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教师角色的异化;奖惩和选拔的评价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的功利需求:大一统的评价纬度和指标体系束缚了教师的个性成长;追求量化的评价指标淡化了教师的人际情感;行政推进的评价手段滋生了媚权意识;行为控制的评价结果导致了教师的顺从人格.解决措施是重构"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为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了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内容与特点;最后从依据大学的发展水平确定教师评价制度、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师奖励与申述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