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三维协同模型,从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和国家教育制度三方面着手,可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科教分离的制约,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分离、教师工作的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分离。为提升大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应从课堂教学革命、学术素养的系统性培育以及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强化科教协同育人,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协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能否顺利实现国家协同创新战略、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路径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协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营造高校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加强高校协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实践锻炼;建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1计划"的灵魂是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载体和形式。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汇聚了各种创新要素,是承担创新任务的主要载体,如何提高高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实现我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在当前我国倡导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要通过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发展、加快教学管理创新步伐、优化大学生素质结构等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国家"2011计划"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已经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各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制订适合学校发展的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关于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协同创新对高校的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研究不多。本文主要研究了协同创新对高校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即协同创新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国家、社会和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评价人才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丰富,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四个方面分析英国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工程机械领域卓越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物理—电子—机械、机械—能源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耦合机制,完成了创新基地—实验中心—科研企业多部门校企联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校内开展学科竞赛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外科研企业进行实训,培养卓越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和感知创新能力,为中国实现智能制造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3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出台。“协同创新”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热词。在这新一轮争取中央资源配置和谋求学校新发展的激烈竞争中,高等职业院校处于相对劣势,众多院校可能无缘参与“协同创新”,但各级政府、院校若能从中收获启示,主动推动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各相关方均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院校肩负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英语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知识经济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教育必须担当的民族责任和国家责任。然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靠教育。最好的教育必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育应该重建新的价值取向:引导社会比适应社会更重要,创造文明比传承文明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设情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前两个是教育观念,后两个是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将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加强大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工作。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造素质的必要性的阐述,对创造型人才及其特征包括创造素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新观念,对大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方法、途径及其实现进行了深层透视。  相似文献   

14.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质量的高低。针对影响当代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制约因素,本文从高等学校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了高等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养文科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指导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庸 《高教论坛》2007,(4):31-32,67
本文以本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制作与竞赛为例,介绍了教师与工人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冠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96-97,140
近年来,各国都在大力开展创造教育,创造教育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共同课题。本文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创造教育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高校成功经验,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学习实践平台,使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综合与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然要求。研究了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对高等学校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解放了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同样地,创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世界的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化,高等学校的管理也应该改变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创新型管理模式,以思想创新为指导,制度创新为保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个有学术氛围,自由宽松的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科创竞赛的育人效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运用252份大学生样本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分析了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知识获取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科创竞赛经历会倒U型影响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并且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具有高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大学生,适度的科创竞赛经历对其创新行为的提升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