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3X):59-60
宗祠,也称祠堂、祖祠、宗庙、家庙、祠庙等,既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进行宗族宣教、聚族议事、施行族规家法的地方。它除了具有明昭穆(指古代贵族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昭居左,穆居右)、序长幼、别尊卑的社会功用外,还有通过祭祀祖先以表达后人追思、寻求祖先神灵庇佑等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庙会作为民间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人通过将部落族人聚集在一起举行仪式、演奏歌舞等方式,来向祖先和自然界神灵祈福,因此庙会也被称为"社戏"或"庙会戏"。庙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且内容、风俗各异,像妙峰山庙会、晋  相似文献   

3.
尸祭是以活人为对象,代替祖先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礼仪活动,其起源应与原始社会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有关。西周宗庙尸祭礼仪非常隆重,但具体礼仪过于繁缛琐屑,乃至淹没在春秋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从此社会上层尸祭礼仪迅速衰落,至战国终于绝迹。但作为一种礼俗,尸祭在民间却有着广阔的传播市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其孑遗。  相似文献   

4.
正"祭的物质条件是酒与肉。"汉代统治者仍秉持春秋时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执政理念,所以汉代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对神祇、山川和先人的祭祀。祭祀婚丧饮酒风俗庄严肃穆的祭祀酒俗在献祭的祭品中酒是不可或缺的。汉代皇帝立秋时要"上酎祭宗庙","酎"是一种经过多次复酿而成的上等美酒。除祭祀宗庙外,皇帝还要以酒祭天地、祭四方、  相似文献   

5.
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想到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  相似文献   

6.
六盘水布依族的一些独有的节日活动内容包含这几个方面:一是宗教祭祀;二是农事活动;三是本民族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本文针对六盘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文化,试从浓厚的祭祀祖先的意识、浓厚的农耕文化、丰富的传统文化、六盘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的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祭祀是清明节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适值清明,人们备办丰盛的祭品,前往祖墓虔诚祭拜。在被祭拜的祖先当中,家族祖先与人们有着直接的血缘传承关系,是家族千百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的关键人物。除此之外,清明节还要祭拜与人们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文化祖先,轩辕黄帝就是中华民族一位重要的文化祖先。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文明始祖",被誉为"三皇五帝"之一。历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解析了摆手舞的起源、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措施,认为摆手舞是起源于祭祀祖先、土王喜淫好乐和战争,对摆手舞的现状做出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一些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清明是祭悼祖先的重要时日,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鬼”在古代社会并非贬词,人死为鬼。鬼者,归也。人离开现世,归向一特定的神秘空间,是传统中国人魂灵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对祖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而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  相似文献   

10.
林泉 《百科知识》2021,(4):14-16
春节有很多习俗,从年前的大扫除、放鞭炮、祭祀祖先到除夕夜的守岁与团聚,都是镌刻在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春节的重要符号,拜年则是新年第一天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古人的拜年习俗有哪些讲究呢?  相似文献   

11.
诺鲁孜节 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贺活动。 “诺鲁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即波斯古太阳历每年三月二十一日。相传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我国农历的“春分”。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供献祭品,并举行庆  相似文献   

12.
瑶族长鼓舞     
长鼓舞是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长鼓舞流传年代久远,唐代瑶族就有歌舞长鼓的习俗。长鼓舞的由来包含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那牵涉到瑶族祖先的创世经历,关乎于瑶族的来源与迁徙,关乎于瑶族的祭祀文化。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多源自农耕生产与宗教祭祀,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于一体,是整合家庭与学校教育,实现文化传承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家园共庆传统节日具有怎样的精神引导意义、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儿童自身生命滋养的价值等亟待思索。因此,本文将从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本质出发分析家园共庆传统节日的意义,并据此探讨其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4.
“琴瑟在堂,钟鼓在庭”。钟鼓之乐,曾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风靡一时,周代贵族们祭祀天地祖先、大排筵宴之时,都离不开钟与鼓。然而,千百年的风雨,已使当年立于贵族庭堂内的数不清的钟与鼓多荡然无存。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虽然获得了一些实物资料,但钟的数量要多一些,鼓则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5.
社科文摘     
春节起源于商朝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  相似文献   

16.
秋水 《百科知识》2009,(10):18-19
人类的祖先吃什么?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话题,不仅事关考古,也涉及人类学、生物进化、农业等多学科。由于人类的进化是动态的,人类祖先的饮食也是动态的。人类的祖先当然不会像今天的现代人一样到超市里买食物,而是极有可能像今天的爱斯基摩人一样是到海里捕食,或像一些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人,如非洲的俾格麦人在丛林里狩业为食。  相似文献   

17.
正"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对于焚香乃至香文化,绝大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历史悠久的焚香传统至今仍在,寺庙道观、乡间祠堂等场所如今香火依旧,不少家庭仍保持着焚香习俗;不过,若将焚香提到香文化的高度,也许人们就陌生了。我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用来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数千年,香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科学家将一件在内蒙古发现的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并认为混元兽是人类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认为是袋鼠等有袋类哺乳动物祖先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同属一支。混元兽的属名,意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表示该生物拥有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混合特征的特别属性。胎盘类和有袋类占哺乳动物物种的99%,它们从何起源、何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4)
在中国蒙古族的远古时代中,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是采用敖包祭祀,敖包祭祀属于古老的萨满教信仰,在现在看来,敖包祭祀活动已经在慢慢的随着时间变迁,跟随变迁活动也包括祭祀仪式和敖包形制,但是在仪式和形制的变化下不变的是整体状态,敖包祭祀活动体现了蒙古族的生存方式和智慧,在现在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的环境下,人们在渐渐的探索,不断的了解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人的一种宗教习俗,本文章将通过对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动文化的探究来分析蒙古族敖包祭祀活动并且详细阐述敖包祭祀活动的仪式和对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的传承活动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洪潮  杨新丽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0,32(6):1072-1076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茶起源中国,更因为中国各民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研究茶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及其变迁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理州宾川县一个白族村寨——大罗村为例,研究了白族茶文化在待客、婚礼和祭祀方面的变迁。结果表明:①今天蜚声海内外的白族“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晚辈的嘱托而不是待客。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茶文化在待客方面经历了一个从繁琐到简化的变迁,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不断丧失;②白族的聘礼和婚礼中茶的应用,象征着新人对爱情的坚贞,隐喻着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愿望,而新婚夫妇敬“三道茶”则表达了新人对长辈的感激。如今的白族婚礼中的茶文化几乎消失殆尽;③茶在祭祀亡灵、本主、祖先和土地神中象征祭祀对象的永恒和死而复生,及其对人们的庇护。虽然村寨中祭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但其中的茶文化内涵在进一步淡化。从大罗村白族茶文化的变迁中折射出当代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丧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