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文化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使得加拿大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更为艰难.<残月楼>通过再现华裔真实生活.对质疑文化霸权和性别压迫、建立中加混杂文化、倡导女性独立、完成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气质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文化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性别文化体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塑造着被动、依赖、柔弱的女性气质。男性往往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去营造、规划心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承载着男性对女性的规划,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规训和教导。然而,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为女性摆脱父权制的约束提供了新的机遇,女性主体性正日益彰显,女性气质不断地展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理论将人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规定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女性就业权现状,认为在该领域不仅存在显性性别缺失,更主要的是存在着隐形性别缺失,从而提出应对我国传统男女平等观的内容重新界定,以及在立法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海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1-13
毕飞宇的小说《平原》是围绕端方和吴蔓铃周围的人物关系建构起来的关于爱情与亲情的权力关系网。权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作家对权力的探询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女性命运在权力的镜象下遭受到双重的压制,男性的集体无意识在创作中使得女性失去了自己言说的权利,而作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也因为本身性别的不同而对作品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现状,反思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中批评视角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建构基于两性和谐的既区别于西方女性主义又更贴合中国现实的具有整合意义的女性文学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影《找到你》的热映引起了人们对女性权益的广泛讨论,保护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平等权益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婚姻契约性的应有之义,是提高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完善《婚姻法》,保障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权益;完善《宪法》和《选举法》,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完善《劳动法》,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对龙岩长汀县南山镇严婆田村中“严婆玉神”崇拜现象作社会性别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于现实的启示。从“严婆”事迹对后世思想上影响的表现上看,改变乃至推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父权制,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否定父权制,将矛头指向作为父权文化的男人,而是主张通过两性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男女两性携起手来,以性别和谐促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卯节是水族重大的节日之一。水族民间故事,卯坡"卯"字供奉,妇女祭稻,青年女性的卯节特权,丧葬习俗及"卯"字语言构词特征等不同层面,都折射出"卯节"是水族女性崇拜节日这一深层次的节日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女权主义研究和中国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女性文化”的研究应运而生。尤其是1995年以后,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涉及众多人文学科,也影响着已有的史学观念和史学理论框架。研究“新中国初期女性文化”旨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认识新中国初期女性的生活及其变化,为建立和谐、平等的性别关系提供借鉴。“新中国初期女性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以下仅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综观当代影视文化,"以女性为主体"的影视叙事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叙事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欲望叙事,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情感叙事,女性主体精神的捕捉。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虚拟性叙事,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象征行为"或一种文化建构,在建构社会性别关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柄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3.
战国秦汉时期,产生了四部医典;唐宋时期,形成了正统医者体制.谙于医典医术、且通经博史的大医或儒医,成为了这一体制下的正统医者.这一体制的性别理论基础,是儒家的男女有别思想.在男性正统医者体制下,因理论水平不高,女性医护者被边缘化.但她们又因男女有别的另一层含义——男女身体的隔离——而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古代,具有现代社会所认同的医术的女性医护者主要有四类:一是官府太医令属下的女医,二是女儒医,三是士人家族女医,四是下层女医及其他妇女健康护理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话语也有所提高。把性别、语言和话语权三者结合在一起,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女性话语权的逐步获得,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两性平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女性教育的总体目标。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及女性感染艾滋病数量的增多,女性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防艾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女性主义性别观的视角,探讨艾滋病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女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STEM学科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但当前女性在STEM教育中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STEM教育中的性别区隔问题长期关注,通过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政策监测标准、建设参与者相关能力及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四个主要路径,以基于循证结果实施治理、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及用多维视角解决问题为行动特征,切实促进了国际STEM教育的性别平等。同时,其后续行动也面临着诸如平衡国际标准与地方需求、创建更广泛的国际组织合作网络等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践为教育系统的自我革新提供了借鉴,即通过教育以新民,改革教学过程,引纳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更多女性投身STEM领域,最终使教育系统成为打破STEM领域中性别区隔现象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8.
周杰 《现代语文》2009,(6):143-144
教材是由编制者从一定的社会文化中选择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其选择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和课程观进行材料的筛选,学校课程中仍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其隐含的观念通过教材的使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主义影响到教育领域的研究,隐藏在教材中的女性观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进行意义建构的,意义体现在话语之中。因此话语成为研发和分析协作意义建构的焦点。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研究话语正在成为研究社会情境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因此通过研究话语来研究网络教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路径。文章在探讨了话语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结合CSCL中协作意义建构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运用话语分析方法研究问题的要素、原则和方法,最后提出了运用话语分析可以研究的CSCL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