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3月22日“世界水日” 例1(扬州)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相似文献   

2.
最早知道扬州很美,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名句里……诗词中的扬州清丽雅秀,无限风情。历史上的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那时到扬州去是人生的一大梦想。  相似文献   

3.
家乡月圆     
家乡扬州向来有着“月亮城”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歌咏扬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皓月澄空风景幽,大江千里一扬州”,这真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高六册课文《扬州慢》“竹西佳处”,课本注:“指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呢?)开头八个字点明昔日扬州繁盛。”此注可商榷处有三:一、将“谁知竹西路”译解为“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不妥。因为“……路就是……扬州”的说法让人难以理解。这里的“路”当指“地区”或“方面”。意思与“各路人马”“外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95年3月27日至30日在扬州召开了“世纪之交和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这一中心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国著名的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炯先生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扬州慢》“竹西佳处”的注释中,注者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解释成:“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竹西路”被解释成“竹林西边的路”了。“竹西”一语,《辞源》释为古亭名,所举例句正是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的这个句子,而且还在引用《全唐诗》赵嘏《山中寄卢简求》“竹西池上有花开,日日幽吟看又回”的诗句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甘泉县(今江苏扬州市)北。”由此可知,“竹西”不是“竹林西边”,而是“竹西亭”。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扬州便富甲天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向往扬州,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把人们的心情说得明明白白。踏进扬州,眼前是清风、细柳、明月、绿水,宁静而清新。扬州的瘦西湖园林群历史悠久,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已经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  相似文献   

8.
扬州的月亮     
月在扬州,便会别有一番意境。只因徐凝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便引得无数骚人墨客心驰神往,想一睹这月亮的芳容,给扬州的月亮罩上了一顶光环,也给扬州赢得了“中国的月亮城”这一美称。  相似文献   

9.
一、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海州,但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在扬州定居并且后来葬在扬州;他自己在扬州度过了少年时代,又是在扬州完的婚,所以他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直书曰;“我是扬州人”。 扬州大概从南朝开始就有了名,到隋唐便盛极一时。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盖非虚言。  相似文献   

10.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2,(5):4-5
“留学报国”主题活动在扬州启动 【扬州日报】近日,“留学报国”暨国家“干人计划”特聘专家代表欢迎仪式在江苏省扬州市京杭会议中心举行,近50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及一批中科院专家齐聚扬州,为“三个扬州”建设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宣布活动启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黄因慧,扬州市市委书记、市长谢正义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南宋词家姜夔的名作《扬州慢》中有一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教材上是这样作注的:“指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呢?)……”(见人教社版高中语文第六册151页)把“竹西佳处”解作扬州代...  相似文献   

12.
刘艳 《现代语文》2006,(7):28-29
凡是对唐诗宋词有所涉猎的人,都不会对“扬州”这个词陌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印象中的扬州,是笼罩在唐诗宋词的天空下一个婉约而美丽的地方。她的渡口烟柳、小桥明月、西湖歌吹是怎样一种魔力?仿佛潜在诗人心底的梦境,又如一种情结,使“扬州”频频出现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3.
“起”、“筑”和“波俏”是保留在扬州方言中的三个中古词语,分别是“兴建、建造”、“打”和“美丽、俏丽”的意思。通过对这三个词语的考释,为《扬州方言词典》做出部分补正。  相似文献   

14.
“扬州画派”,即“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他们大多知识广博,善写诗文,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华就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幅《松鹤图》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寻找快乐     
人人都在寻找快乐。快乐究竟是什么呢? 古人曾这样定义快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所谓“腰缠十万贯”,自然指的是有钱;“骑鹤”表示成仙,就是长生不老;扬州者,花花世界也, “下扬州”也就是到好玩的地方去享受。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徽商殖民地”出于民国陈去病的《五石脂》一文:“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明清时期,扬州由盐业而盛,扬州是两淮盐业营运中心,是扬州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依据《扬州画舫录》一书的记栽,徽州人在扬州经商的就有马、鲍、郑、巴、江、黄、吴、徐、程9个家族、81人,且都是著名的商人。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扬州人王秀楚在《扬州十日记》中记载扬州大屠杀时说:“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远处风闻者不载也。”他根据身受目睹并进行“调查”后记录下来的清军在扬州战役中屠杀的人数是“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扬州市区至今人口不过70万人左右。文章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质疑二则     
1.“竹西”是指“竹林西边”吗? 姜夔词《扬州慢》的首句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其中“竹西佳处”一句化自杜牧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课本对这两句诗的注释是:“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呢?”将“竹西”译作“竹林西边”未免太望文生义了。查《樊川诗集注》(清·冯集梧注)可知:“竹西“应为亭名,在禅智寺前河北岸。《舆地纪胜》中指出: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也  相似文献   

19.
《扬州风月记》词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清代白话小说《扬州风月记》中“扛”“做拦停”“罢罢的”“该派”“汰化”“下午”六个扬州方言口语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茉莉飘香     
“扬州柳,青丝绸;扬州花,淡于秋。”扬州的琼花远近闻名,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茉莉花与扬州结下的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