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千古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震荡心灵.本文试图从美学特征的比较上探索一下两部作品的美学差异现实精神与浪漫情趣、情景交融与情理结合、粗犷坦率与悲壮激昂.及其形成的根由.从而寻觅到它们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更进一步吸取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它的诞生到壮大都对传统采取了自觉或不自觉的继承.郁达夫在这方面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在<迟桂花>的创作中,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以及相应的艺术情趣与美学观念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6.
脂砚斋把"至情至理"即艺术真实性作为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的根本尺度,并因此而对艺术真实的审美特质、艺术真实的创造与鉴赏规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真实的理论系统.文章对此进行梳理和阐发,借以探讨脂砚斋的小说美学思想和阐扬<红楼梦>的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作了概略性探讨,特别指出它总结六期文艺美学、开启唐代艺术的美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10.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是古代文论的名篇力作,其中蕴含着他的审美思想.他提出的"即目"所见"等美学范畴和"陈诗展义,长歌骋情"等美学命题对古代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人们除了在日神(阿波罗)的梦幻世界去寻求力量外,也可以到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醉狂世界里去"完全忘了自己".无独有偶,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作者试图从尼采悲剧思想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送冰的人来了>中的体现,具体通过阐述代表着现实世界的希基到酒店之前之后,以及最终离开酒店后的三个阶段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被全力张扬、被扼杀及最终获得新生的过程,论证白日梦赋予剧中人物在这个荒谬、残酷的世界中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诗学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曹丕<典论*论文>经由魏晋玄学到陆机<文赋>的美学转变过程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了从"诗赋欲丽"到"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嬗变对于先秦以来所形成的儒家诗学审美观的巨大冲击,揭示了它在人的自觉过程中所具有的本体论的审美意义,指出了对于艺术形式美的重视和欣赏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自身的发展要求、时代变化的影响和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潮发展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艺术审美理想的发展和转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39年4月20日艾青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诗论<诗的散文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自然朴素、句式的灵活多变、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探讨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5.
今人对张载<正蒙>多视之为一种论天道的宇宙论.船山则不然.他的<正蒙注>明显地注重其人道论的意义,他在<正蒙注·太和篇>、<乾称篇>及<正蒙注>序等注、论中对<正蒙>大义作了明确的说明.这种说明是船山对自己思想的说明,其思想主题可归结为"原始终以立中道","贞生死以明善恶","存神尽性以全归本体",旨在"希张横渠之正学",寻找儒学正统以排佛老而正人心.  相似文献   

16.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愿望,也是哲学的梦想.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思想,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历史力量逐渐地,不可阻挡前进的结果.马克思的毕生事业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从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作些阐述,这一历程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最后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志><共产党宣言>.当然,这与卡尔·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他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才克服了共产主义的空想性质,认识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必然性,取得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20.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