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金箭 《中国教师》2010,(13):28-29
<正>2004年3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出席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时,一位中学生杂志的主编告诉我:‘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了,老师都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因为如果谁还坚持教学生知识,就被认为仍然坚持搞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玉蓉 《语文天地》2009,(11):58-5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汉语知识.一般编排在一个单元后面或附录中。学生掌握好汉语知识,对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以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的汉语知识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有些老师对汉语知识的实用性认识不够.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因而碰到汉语知识.要么走马观花匆匆带过.要么熟视无睹只字不提:二是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汉语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姚珍 《甘肃教育》2006,(8B):4-5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伟大实践中,中小学特别是教育落后地区的中小学,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应坚持以教科研兴校兴教.把教科研作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有了这样的思想,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认为应坚持“八个走进”的教研发展取向.以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只教不研或研而不教、教研脱离学校实际、脱离教学、脱离学生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感言一,考什么就教什么。多年从事语教研和参加中考命题.始终认为语中考和语教学息息相通.考试应该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当然.这种教是有依据的.以前依据的是教学大纲,现在依据的是课程标准).教学不应该是怎么考就怎么教(指的是不思考题目的导向作用,不研究命题的真实意网)但是,据了解,很大一部分教师在中考复习时.始终坚持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举例来说:《语课程标准》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那么.是不是说中考就不能涉及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呢?其实,课标指的是语法、修辞知识方面的名词术语,或简单地进行词性、短语、修辞方法的辨析,而不是指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各地巾考试题中的修改病句题其实考查的就是语法知识的运用,请看下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大学时期是我们年轻人储备知识的黄金时期。广博的知识不仅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大学生还要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能告诉我们如何去发现世界,去判断世界。人文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是现成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会学”则是人人终生受用的资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优先教百思想的哲学基础要全面深刻地把握邓小平的优先教育思想,必须把握它的哲学基础.我认为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诈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科学技术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当中去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邓小平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理论,并发展了它,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点,这是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的再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课改之初.一线教师以语文新课标中的若干表述为依据.对知识教学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经过七八年的讨论与反思,学界对知识教学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语文教学不存在要不要知识教学的问题.而是存在要教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教这些知识的问题。要明确语文要教哪些知识,就需要对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重新审议,并在新的知识框架中吐故纳新:而要明确怎样来教这些知识,则需要对语文知识的形态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起对知识形态丰富性的认识。本文拟从知识形态转换的视角来探讨怎样更好地开展文学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余建英 《江西教育》2004,(13):77-7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做到教学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我采取“一严二教三放”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难以学好甚至有些难以入手的学科.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认为.学生年龄小,特别是农村学生,知识基础又普遍较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一般为教师讲,学生听.最后以大量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前不久.最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新的课程理念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促使我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3.
《电工学》的目标教学河北薛利清我校是一所以影像技术专业为主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电工学》作为该专业的首门基础课历来被认为是难讲难学科目之一。为此,我对94级影像技术6班采用了目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取得了显著效果。一、目标教...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的主动性;片面地认为教授学生知识是第一位的.而没有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给高中数学困难学生一束追光,聚焦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 1.认知因素。数学困难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准备性往往是不佳的,知识结构有残缺,或知识体系不能迅速准确的检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未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只有概括了的知识才便于记忆,越是概括的知识,越有利于迁移。在数学教学中.与其说“为迁移而教”不如说“为概括而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知识上教不会,思想上教不好。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从教学论意义上认清知识的价值。教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学到的知识对于新的认识过程又产生酵母作用。知识是认识活动的定向工具。定向,是指教示与指导;工具,是指其在认识中发挥支撑、凭借作用。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在教学论里边的舍义。正是因为知识具有认识的定向、教示作用.所以,它必定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我们说语文教学要教基础知识.不是指知识本身的特点,而是指这类知识在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现在,我们特剐重视能力,这就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失去知识的支撑与教示.能力的形成就是一句空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19.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十分盈视德育,他认为知识与品行分不开.读书与做人做事分不开。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教学与德育的内在联系.高度概括了与人目标和治学做人的标准。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这就说明了德与才的重要关系。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地方。一定要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