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发情趣,产生写作欲望─—我要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能变得饶有兴趣,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便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锻炼机会。 二、积累素材,厚积薄发─—写什么 通过激发写作情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但提…  相似文献   

2.
一看学生是否想写施教之功 ,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 ,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 ,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 ,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 ,长期下去 ,就会厌倦写作。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现今许多从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感叹学生普遍存在着作文质量平平,对写作没有浓厚的兴趣的现象。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值得探讨。一、联系生活,注重观察,以身边的事物激发作文的兴趣乡镇中学的生活环境普遍都在农村,因此可供孩子们观察的题材是广泛的。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事物,多看看,不能看到一点就写。”可见,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生活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并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怎么挖掘学生的作文素材呢?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要使学生下笔“言之有物”,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周边生活,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多看、多想、多说,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文学家鲁迅曾谆谆告诫青年作家“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一看到一点就写”,“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小学生习作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6.
作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综合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所以,写作在语文学科的任何考试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中学作文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卡刀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他们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如果在他们一开始学习写作时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件很轻松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王晖 《中小学电教》2009,(5):119-119
<正>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了写话,但正式习作还是在三年级。万事开头难,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  相似文献   

8.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叮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郭秀勤 《考试周刊》2012,(11):35-35
语感就是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基础。新课改实施后,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从而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最怕写作文。特别是农村学生 ,由于不留心观察生活 ,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差 ,因此写起作文来更是假话连篇。下面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谈点体会。提高学生观察能力。(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个对别人冷淡无情 ,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对一切事物都会不以为然 ,生活中纷繁、动人的事物在他身边一溜而过 ,何况是生活面狭窄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动机任何学习状态都不能发生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选材自由 ,命题自由 ,文体自由 ,字数自…  相似文献   

11.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畏惧,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材料,学生“无米下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不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就写不出生动、具体的好作文。所以必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渴望,而不是看作负担。为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加强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和持之以恒的写作训练,方能使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培养观察能力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入实际、细心观察、发现特点、捕捉镜头、坚持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生活,经过分析思考,剔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把有意义的内容记下来。日积月累,素材多了,作文时可以从中选择,信手拈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  相似文献   

13.
高炜 《考试周刊》2013,(58):56-57
<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写作也一样,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笔者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一、学生如何学——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生活的积累。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1.感受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要写好日记,使日记成为生活的缩影,并能有助于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想办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有所感、有所想,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日记是生活的剪影,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热爱生活的品质,"写日记"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日记写作教学不能简单地布置任务或完全放任,而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写日记,因此,在教学日记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鲁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7.
《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教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好动好玩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如带学生参观动物园,小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可以引导他们观察他们自己喜欢的动物,让他们看看说说,看谁看得认真,说得准确,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智,产生写的欲望。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手段,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大自然中一切变化,春天里百花盛开大地披绿,夏天酷热难当蝉鸣高枝,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头痛于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作文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执行者和完成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鼓励、启发、引导、示范,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有真正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训练,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20.
宋生娟 《考试周刊》2012,(80):50-50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写得轻松愉快、富于情趣.习作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学生作文的热情高了,也就不感到困难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也就自然揭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