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至1947年这段时间,西安莲湖公园里曾设有一“奇园茶社”,门上贴一副对联: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这是一副十分奇巧别致的对联,对联把“奇园”二字四次嵌入,提得突出,喊得响亮;更为奇特的是,有问有答,答得巧妙,含意深邃。游人至此,品茶吟联,细心玩味,反复吟诵,但不解这副对联含义。直  相似文献   

2.
联诗成对乃“中”字号大宗国粹。弘扬对联文化是融化国粹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善事。鲁迅诗联堪称近现代对联文化的经典,其特色在能文能白,能雅能俗;能叙能议,能刺能喻;对今典古典、佛典西典亦可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大家,其作品不仅仅限于小说,还涉及诗歌、散文和对联.就对联而言,大多镶嵌于其小说和散文中,不仅门类宽,而且思想艺术性高.张先生没有对联专集,总计有一千二百余副联作及四十多章段联论. 这些联论或在特定情境中直接论评,或借小说人物之口论述,或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予以点评,廖廖数语,简洁明了,有画龙点睛之妙.将张恨水的联论加以整理并予以述评,对发扬对联这一民族艺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中国化中较有特色的对联形式产生的社会、心理、艺术等化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对联的产生年代、原因,发展变化历史、俗化变异现象等方面的一些具体观点,阐明对联由雅入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然而,以对联形式制谜,难度较大。谜面既要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语意相关之要求,又必须与谜底“回互其辞”,丝丝入扣。或下联独立成面,或两联合而出一谜底。猜射者通过欣赏联语,或会意,或别解,或用典,或离合增损,或指示象形,从中猜出谜底来。可见,对联成谜,读来朗朗上口,赏之神韵俱在,射中其味无穷。处处滚金浪;(打三国人名)家家存旧粮。(…  相似文献   

6.
对联虽小,却能以大气势、大境界出之,此类风格的对联,可谓豪迈对联。兹略举一二,以观其妙。  相似文献   

7.
禹步有两种,一种是大禹之禹步,其特点是步不相过,这是最早的具有创始意义之禹步;另一种是俗巫多效禹步,但巫步并非禹步,其产生在大禹之禹步之后,巫步称为禹步法,简称禹步,其特点是步已相过,绝非大禹之禹步,仅具禹步之名而已。赵飞燕所善之踽步行异于大禹之禹步,亦异于俗巫东施效颦之步已相过之禹步或禹步法。邯郸学行之所学当为行走之能力,跕躧与跕屣同义,就是践鞋跟,跕屣、跕躧与禹步无关,与禹步法亦无关,与邯郸行或邯郸步亦无关。  相似文献   

8.
叠字联趣话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叠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对联的格式写景状物描人绘事,用字奇特又构思巧妙,内涵深邃且别有情趣。叠字联多出在风景名胜之地。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有一副闻名遐迩的叠字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此联用五个“飘”写泉水的流动之态,用五个“冒”绘泉水的涌动之状,形象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苏州网师园的叠字联曰:“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上海豫园有一副近似的叠字联:“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  相似文献   

9.
俗雅诗初探     
俗雅诗是诗苑中一朵奇芭,它不像别的诗那样:要么是阳春白雪,要么是下里巴人,而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其作法或先以数字入诗,或先以街巷俚语入诗,或多次使用某一词语,以期给读者造成一种拖沓冗长、重复粗俗之感,待到俗不可耐时,却又异峰突起,犹如晴天霹雳,石破天惊,顿时“昆山玉碎凤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书门第喜好把自己的姓氏寓于对联里,贴在门庭或悬挂在家中,或示缅怀祖德,或为标榜家声,或显光耀门楣.有趣的是,在这些姓氏对联中,都蕴藏着本姓历史名人之典故,可谓华夏姓氏文化中的奇葩.这里,集其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奇妙的对联》一文,了解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按组分解任务,或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掌握对联编写、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对联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提高其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庄子有"入其俗,从其俗"、"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一面,其要旨是和光同尘或与世逶迤,隐含着某种平等意识和容众心理,践行时有多种用途。其反俗表现在思维取径、生存取法、价值取则、文化取择和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入俗主要是一种生存方式,其要旨是与世俗相处而不丧失独立人格,"外化而内不化";反俗虽然可表现为行为,但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态度、情感方面的与俗相反。反俗的意义在于对世俗的已成之见、对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存的文化体系、价值系统加以反省、反思和反观,并借机提出个人理想,为当时与后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彬 《教师博览》2004,(5):13-13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对对联也很有研究,造诣极深。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时,住所几次变动,后来住在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即今鲁迅纪念馆)。他住到这里后,为了采光的方便,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房”,建在紧挨北屋的北窗外,俗称做“老虎尾巴”。这“老虎尾巴”即成为鲁迅的书房兼会客室。在墙壁上,鲁迅集屈原《离骚》句书写成一副对联:望崦嵫而匆迫;恐鹈之先鸣。鲁迅集的上联是说,希望太阳不要急忙落下山去,表现了对事业只争朝夕的精神。下联“恐鹈之先鸣”,是说要珍惜春光,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已迟矣。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警醒自己要爱惜…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瑰宝,拆字联是对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拆字联,又叫"析字联",就是将对联中的某个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其构思之巧,意义之深,读来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特辑录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独特标志。它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律严谨。不仅形式优美,而且意境独特,因此被称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作品,或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或风趣幽默、含蓄隽永,读之如观赏奇珍异宝,回味无穷。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学好语文知识,对联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春联、喜联、  相似文献   

16.
有些特殊的对联突破了对联的固定模式和书写张贴的规范,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或庄重严肃、或诙谐幽默、或憎爱分明的思想感情,其精妙的构思技巧、独特的示意方法令人叹服。这种对联《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园林舫榭建筑是中国古代休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这个舫榭建筑的主题案例中,沧浪池水是具体的物象,沧浪之歌和水阁中的两副对联是其文学的意象,游览者及其个人的体悟是喻象,并且这三者与整个舫榭景观形成一个体系,形成了一个有主题、有空间、有内容的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的特色和魅力,其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喜好,教会他们欣赏和写作对联,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联海钩沉     
叠字在对联中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这种对联格式被称为叠字格。一般来讲,叠字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篇叠字,另一种是部分叠字。 通篇叠字的,如杭州花神庙的叠字联和苏州网师园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20.
宽对,是对联形式的一种。它是指联句中大部分或部分对好了的对子,宽到了最大限度,就是半对半不对。这种对联,是基本合格或勉强够格的。在对联创作中,人们往往要求工对或严对,强调对仗工整、讲究声律,认为只有工对才能出精品。其实不然,与工对而言的宽对同样可以出精品,非工整的宽对也很美。现采撷几则,与之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