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封建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厚的《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下简称《试谈》)一文,从中国现代思想史角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被“封建化”。这关系到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分清是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东方大国的国情和民族特点日益结合并取得胜利、得到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结合的结晶,就是毛泽东思想。这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鲁迅一生创作的三部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篇》着手,分析这几部小说中流露出的自然人性描写及其变化,从这一角度透视鲁迅作为该时代的一位优秀的启蒙主义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和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姜嫄“孕生后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诸家聚讼,莫多于《生民》之诗。”二千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原始图腾崇拜、姜嫄所处的时代这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源,以还其原生态,并对姜嫄三弃其子这个历史之谜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7月上半月刊)读到浙江杭州余杭区教研室陈杰老师的文章《教师怎样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文中谈到南京宁海中学一位教师在博客上写了一个案例,案例中说,学生听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后,提出“当时要不是饿死那么多人口,那今天人口就更多了”的疑问。聂幼犁教授建议解答的方案是“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不要纠缠到政治问题上去,历史教师要用历史角度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1-14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取材于传统历史故事"朱买臣休妻"。本文试从这一母题的故事源流入手,深入探讨《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在故事情节与作品、内涵上的突破创新之处,从而进一步思考时代风气与思想观念对剧作者创作心态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诗精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具有史诗精神。  相似文献   

7.
杭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湖则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与魂。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历史老师,怎样让西湖历史文化成为《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一种有效课程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从而真正把身边的西湖历史文化传递给这一群环湖而居的现代学生?笔者试从《历史与社会》课程和西湖历史文化资源的契合点、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以及学生的活动成果等方面稍作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5期刊发了倪义省的《“文史”合一建立完整的大语文教材新体系》一文,提出了建立文史合一的大语文教材新体系的明确主张。这一见解的确深刻。这里试就该文前按语中所提到的“如何解决厚古薄今的问题,年龄越小可学对象越艰深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解决厚古薄今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我们很容易理解。如果“把语文和历史合为一科,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为经,以有关的文章和历史为纬来编排课文”,那么,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符合选入标准的“大量优秀文化精品”必然很多,而“今…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出于参加《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比赛的需要,翻览一直订阅但未及时细读的《中学历史教学》,认真拜读了胡军哲老师的《多一个角度,长一分历史见识》(《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11期)和赵邵俊老师的《有关“大危机”的几个“是”“非”问题》(《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9期。以下简称赵文)两文,深受启发,也深表赞同。这里,试对赵文作一点补充说明.即除了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外。针对新政的理论基础和“蓝鹰行动”,人教版教材在编排的位置、篇幅上也已采纳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悠久的史学传统。一部二十五史把有史以来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全部历史做了比较详实的记录,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史学的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史学史就不能不首先研究这二十五史。有感于此,不揣愚陋,试通过对《梁书》的评议,以期有助于对《梁书》的认识。一《梁书》是唐初官修五史中的一部。说是官修,其实是私著,它是经姚察、姚思廉父子两世努  相似文献   

11.
唐代法史编纂成就突出:《隋书》、《晋书》刑法志从史志角度揭示唐代以前法制的因袭演变,《唐律疏义》总结唐以前注律学的成就并应用于法典编撰中,《通典》则从通史的角度对唐以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南唐史略》一书的特点主要表现:一、探讨了我国古代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古代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转移问题,五代十国时期统一趋势问题,唐宋之际社会结构的变化问题等。二、重点研究了南唐的制度、经济 、文化等问题,填补了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三、配有不少地图、绘画、书法等各类的插图,可以帮助读者形成完整的地理和空间概念,增加读者对南唐绘画、书法作品的直观了解。四、研究方法科学灵活,研究态度客观审慎,注重证据,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社会大变迁的转折点。对于唐史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20世纪以降已具有世界性规模。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高句丽史,在整个唐史研究中也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建国以来唐史研究中所涉及高句丽史事研究作一简要的归纳,阐明高句丽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容置疑性。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渊源于古典目录学上的小说观念,当时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风尚等也促进了唐传奇对史传文学的接受与借鉴。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内容主旨、命名方式、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唐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唐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18.
<隋唐史>是岑仲勉在隋唐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对陈寅恪隋唐史研究的观点多有批评,主要集中在关陇集团、隋唐制度渊源和牛李党争等问题上.二者观点相异的原因,在于岑氏<隋唐史>和陈氏"二稿"在编撰目的及体例上不同;二者立说的视野、侧重点亦相异.陈、岑二氏在隋唐史研究领域的各自建树乃至局限,恰恰构成后来研究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宏观世界话玉溪》以逻辑的方法为主同时渗透历史的方法论证了李商隐是晚唐诗的代表,以历史的方法为主同时渗透逻辑的方法论述了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是联系唐诗与宋诗、宋词之间的特殊纽结点。历史的和逻辑的两种学术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使得《宏观世界话玉溪》一文内涵丰富、条理清晰、论证有力。成为论文写作初学者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