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礼仪文化的传承要靠大家,大家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古人亦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然而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过分宠爱导致孩子们根本不懂什么礼仪。所以礼仪文化的培养与渗透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礼仪的魅力。"礼仪是道德的示范,是行为的准则,是交往的枢纽,是文明的标志。在学校,师生礼仪不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下文简称园区二实小)办学近10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明的符号,是内在道德的表征,是外在的自律。礼仪对于思想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和能动的文化意义,也是实现德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应该"讲道理"和"讲礼仪"相结合,"说"教和"礼"教一起抓。礼乐文化发达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重视和强化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叶玲 《现代教学》2015,(Z1):60-6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存在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范遵循和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就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明确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点1.择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视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华礼仪文化中有关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对我校师生养成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礼之用,和为贵。""礼",是指礼仪",和",是指和谐,这句话指出了礼仪与和谐的密切关系。礼仪素质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是现代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当代,传统的优秀礼仪文化却在逐渐衰退,这引起了世人特别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校围绕礼仪教育这个主题,全面推开"礼仪教育113"育人工程,把构建学校礼仪教育特色文化确定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创了学校德育的崭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酒店礼仪文化是酒店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酒店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建设良好的酒店礼仪文化有利于提升酒店的服务水平,增强酒店的竞争力。从商务礼仪视角探讨酒店的礼仪文化建设,通过问卷调查了苏州如家酒店的礼仪文化建设现状。结果表明,苏州如家酒店的礼仪文化建设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员工缺乏礼仪知识,有些员工缺乏协作精神、工作缺乏主动性、寻美意识比较差、各部门缺乏各自侧重的礼仪要求、员工没有参与礼仪监督、礼仪培训方法单一、酒店礼仪制度不合理和礼仪文化定位不准等问题。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员工礼仪文化理念不足、酒店缺乏完善的制度、缺少相关的培训等。建议如家酒店采取"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培训","营造环境"等措施进行酒店的礼仪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礼仪的魅力。"在学校,师生礼仪不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承载着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国在教育上都将礼仪作为思想教育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注重德育教育,而没有将礼仪文化融于其中,致使学生对于礼仪的认识存在着偏颇,认为只要不是在公共场所或者是社交场合,就不需要对礼仪有所讲究。而事实上,礼仪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鉴于近些年来对礼仪的定位有所偏差,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礼仪文化的重要,并将礼仪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礼仪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何教育,当它成为一种文化,弥散在教育所涉及的所有时间、空间、人员、所有载体中时,这种教育的效果就会发挥到极致。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环境是我们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策略。宣传栏中的一个个礼仪小故事、走廊上悬挂的朗朗上口的礼仪三字经、楼梯两侧的礼仪名言,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会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自觉产生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融入校园礼仪氛围。礼仪文化也正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元素。我们认识到,礼仪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而其中"导行"的方法尤为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2.
张源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8-22,119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昙华的满月礼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内涵,反映了当地彝族丰富多彩和别具特色民俗风情文化。满月礼在昙华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具备多重文化功能的民族文化事项,在昙华彝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其他礼仪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08,(7)
有一种力量,能使你举止言行变得优雅得体,富有教养,这就是礼仪。礼仪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包含了礼节、仪式。我们讲的"力量",具体是指礼仪的礼节方面。我们提倡讲礼节,并不是单  相似文献   

14.
任何教育,当它成为一种文化,弥散在教育所涉及的所有时间、空间、人员、所有载体中时,这种教育的效果就会发挥到极致.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环境是我们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策略.宣传栏中的一个个礼仪小故事、走廊上悬挂的朗朗上口的礼仪三字经、楼梯两侧的礼仪名言,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会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自觉产生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融人校园礼仪氛围.礼仪文化也正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元素.我们认识到,礼仪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而其中"导行"的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西安城市价值的核心是文化价值,体现在无可比拟的传统节日礼仪文化上,大力弘扬传统节日礼仪文化,体现了"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要求,需要政府、民间、媒体、商家联动,引导、宣传适合当代传播的传统节日礼仪。  相似文献   

16.
正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老祖宗曾明确提出,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多元文化"为取向的小学礼仪文化教育课程,基于培养学生"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意识的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多元礼仪文化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国际礼仪"修养.课程内容以融汇古今、中西优秀礼仪文化为构成,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突出民主、灵活与开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主题导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礼仪文化系统教育刚刚起步,但礼仪文化类课程层出不穷,这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存在什么问题?高校的礼仪文化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如何从课程体系上入手,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就上述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丹萍 《教学随笔》2013,(16):138-13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促使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道德观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