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教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讲到《静女》一诗,觉得教材对诗中“城隅”一词的注释有些不妥。笔者不揣浅陋,书一得之见于后,求教于大方之家。王力《古代汉语》在《静女》一诗的注释中说:“城隅,指城上的角楼。”然而同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到“宫室”时却说:“先秦文献很少看见楼字。”“可能战国晚期出现了楼房。”那么《诗经》产生在什么时代呢?该书在介绍《诗经》时说;“《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中的“所”是古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代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特别的指示代词”,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辅助性代词”。这个特殊代词的特点是,有指代作用,但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将它放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所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或是“所……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李润 《现代语文》2006,(1):109-109
《触龙说赵太后》是选自《战国策·赵策》的一篇名文,现行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都常将此文选为课文。文中通过触龙之口道出了赵太后送女儿出嫁时的情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太后对女儿远嫁的不舍,从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但为何要“持其踵”呢?各种注本的解释各有不同。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持其踵:握着她的脚后跟。这是写送别燕后的情景,燕后已上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摸着她的脚后跟,意思是非常舍不得她离去。”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与此相类:“大概女儿登车…  相似文献   

4.
“再”字在古代多用以表示数量,指两次、第二次。《史记·平淮书》:“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见郭锡良等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册310页)。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在古汉语中不存在“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这种表示法。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却否定了先秦时代“是”能作判断词的用法。我认为这种否定是值得商榷的。在先秦文献里,“是”作判断词用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比较少见罢了。请看下例:(1)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 (一)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相似文献   

7.
自从六十年代初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问世以后,踵武者可谓多矣.保守一点估计,五六十种是有的.春兰秋菊,各擅一时之美,其间不乏独具风格的《古代汉语》.笔者从事古汉语教学有年,前后使用以及参考过的教材亦有三四十种,校短量长,觉得在近期出版的教材中,河南师大荆贵生教授主编、黄河出版社推出的《古代汉语》是颇具特色、最切实用的教材.昔陶渊明有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浅陋,谨将在使用荆编教材中蠡测所及呈诸同好,祈请高明莞尔而教之.  相似文献   

8.
双宾句是汉语一种特殊句式,古今都有。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有教材从语法形式上将双宾句划分成“给类”和“取类”,如张斌先生主编的电大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本)、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卫电教材《古代汉语》就这样划分;有教材只承认“给类”双宾,否定“取类”,如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电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邢本)就持此说。另有周时挺《表示“取得”、“花费”的动词可否带双宾语兼谈双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学科将采用新的教材,这套上下两册、九十余万字的《古代汉语》由北京大学郭锡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李玲璞教授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新教材在“序”中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确实,“古代汉语”教材建设也不例外。1958年,王力先生首创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体例,率领一部分高校教师,筚路蓝缕,编写了四册本的《古代汉语》教材。自此以后,各种各样的“古代汉语”教材陆续出版了几十种,而其中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氓”者,“民”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诗中“氓”字该作何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对“氓”字下注“民也”。这种解释沿袭至今。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曾精辟地论述了“使动词”和“意动词”的问题.而后,有些专家学者又进一步探索到:古汉语的动词尚有“为动”用法和“与动”用法这两种特殊的语法规则.这些学术创见,诚然颇具意义,价值甚大.除此之外,近年来我还发现:古代汉语的动词尚有一种新的用法——即“向动”用法.这种动词,姑且称之为“向动词”.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指出本课程以“培养训练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代文献,讲解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为目的”。其他院校的古汉语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是教学的法,大家都得遵守。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此“目的”不够全面,有读没有写。这不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似应修改。我认为《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似应修正为:“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写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古汉语中“之于”句式的图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以下简称《古代汉语》)在说明介词“之”字的用法时,说“有时侯,不是在主谓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面简称《古汉语》)[1]被学术界广为推崇.该书自1962年出版,到2003年6月第36次印刷,总印数已经超过160万册.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富金壁先生说:"此亦情理中事,它的主编和编写者都是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界的元老、领军人物,一流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5.
自从《马氏文通》将文言“所”字划归“接读代字”以后,语法学界关于“所”的词性,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读本》将“所”定为“特殊的指示代词”,这一观点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吸收,于是,“所”为“特殊指示代词”说,似乎已定于一尊。然而,近两年来,语法研究者们又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展开了对“所”字词性的讨论,于是便有“指代助词”说、“结构助词”说、“结构代词”说等相继出现,有感于诸家之求索精神,本文亦拟就此略陈已见。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代汉语的词组以及词组进入句子,作句子成分,同古代汉语语法系统一样,还处在百家争鸣阶段,有不少问题尚待达成共识.其中古代汉语词组这个家族中,有一种结构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认定其结构,揭示其语法作用,最终给予正名.最早揭示这种语法结构的是王力先生,他所主编的《古代汉语》在分析到虚词“之”的用法时,指出: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  相似文献   

17.
教读《诗经》过程中,为广闻见,自不免多事涉猎。除研读传统注疏外,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选注、译注本,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后简称《资料》),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后简称《作品选》),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后简称《诗歌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后简称“王编《古汉》”),郭锡良等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后简称“郭编《古汉》” ),程俊英先生出版的《诗经译注》(后简称《译注》)诸书,由于注释者们功力深厚见解多有可取,自也在研读之列。然受益之同时,触类难免旁骛,间有所得,即笔之于册,今稍事整理以公诸同好,聊博方家之一粲。  相似文献   

18.
由南开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课题组洪波先生担纲主编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课后教学网站,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贿、赂与赇     
现代汉语中有“贿赂”一词,古汉语中贿、赂常分别使用。贿、赂词义接近,一是表赠送的财物,作名词;二是赠送财物,作动词。《说文》云:“贿,财也。”“赂,遗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不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王力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0.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是古文名篇《岳阳楼记》的开头一句。句中的“巴陵郡”应当怎样理解?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曰:巴陵郡,即岳州。宋时称为岳州巴陵郡。隋树森等同志的《古代散文选》注曰:巴陵郡,当时是岳州巴陵郡。(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六册与此同)阴法鲁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注曰:巴陵郡,即岳州郡。郭锡良等同志的《古代汉语》注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