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充市1246名初中生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好;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堂习习惯现状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情感社会学为视角,基于有表述情感能力的留守儿童和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中青年个体的口述,研究父母情感陪伴缺位对个体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情感忽视和生活缺席加之进城务工的社会现实状况交织,塑造了留守创伤的内隐记忆和消极的情感体验。父母的缺席使家庭情感支持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焦虑、自卑、被边缘化等情感枯竭状态以及消极情感的代际传递现象。建议提升父母及替代扶养人积极的情感回应,适时弥补留守记忆,对隔代抚养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倡导全社会形成重视情感社会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共有230余万,父母均在外务工的占130余万,留守儿童家庭人口数占重庆市总人口的12%以上。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有自律性、成绩差、性格孤僻等特征,有的甚至违法犯罪;这个群体的伤亡和被侵犯事故也时有发生。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留守女童,更容易受到性侵...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渴望。留守儿童更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呵护,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一、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要自己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早早地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充满了孤独感,常常感到失落甚至绝望。教师要多关心、照顾留守儿童,使他们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普及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被重新提起,且越来越被社会大众重视。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成人追求财富、想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却不慎忽略的牺牲品。本文中笔者结合研究资料和自身经验,分析留守儿童孤单、脆弱、网瘾、叛逆等诸多问题背后的成因,并提出几点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现状行之有效的疏导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在这种关注下,“农村班”的划分悄然而生,留守儿童被视为问题儿童日趋成为人们认识的一种常态,这种对留守儿童“标签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造成了留守儿童发展的举步维艰。探析“标签”观照下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留守儿童“标签化”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切实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就开始进入国内外学者的视野.成为焦点论题,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颇丰,所涉领域涵盖教育管理、心理行为、人格发展、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综观文献,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留守经历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层面。事实上,留守儿童并非是一个分化的群体,其中既有因留守而产生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为什么同样处于不利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状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其规模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有1980万。  相似文献   

11.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五省农村留守儿童实证调查,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和群体特征。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一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没有差别,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另一方面,因亲情缺失,少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情感发展面临阻碍。因此,社会各界应客观理性看待留守儿童现象,采取“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建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学业成绩。326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其中60名为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儿童,70名是一方父母在家的单留守儿童,196名为父母均在家的普通儿童。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状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双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单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而留守状况间的情绪调节能力不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心理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和学习现状,了解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环境,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处境的对策,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手段和方法,使留守儿童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志坚 《广西教育》2009,(22):34-34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外出打工后,被遗留在家乡的儿童,他们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呢?  相似文献   

15.
董雁波 《小学生》2010,(1):19-20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领域。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因父母在外地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行为失范,是指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如违反校纪、逃学、打架、盗窃、侵犯财产、性侵犯等。留守儿童行为失范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从法律权益保护的视角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的法律原因,探究解决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法律路径,是教育者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7.
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及道德行为的养成。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道德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应措施,试图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王梅 《中学文科》2007,(11):162-162
据统计,我国农村目前已有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些省份留守儿童数量占学生总数的70%,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家庭教育、监护等方面严重缺失。一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感情的双重考验面前,成为生活的弱者,有的受到伤害,有的走向堕落。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得好坏,从长远来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农村发展的后劲,从眼前来讲,会影响到家庭生活的幸福。下面试从哲学高度透视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杜常胜 《辽宁教育》2013,(14):31+3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如何更为妥善地进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其更加健康成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多数的留守儿童年龄在7—12岁之间,正处于情感、性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些留守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缺乏父母关爱,导致儿童生理和心理难以正常发展,甚至产生独孤感、心理失衡,严重情况下将会导致儿童情感缺失,成为一个冷漠、没有爱心、不懂得感恩的人。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日常教育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中的感恩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向留守儿童渗透感恩教育,使其感知到被关爱和被关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价值,助力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心灵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