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德育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学既要研究“分割的学校管理”,更要研究“整合的学校管理” 据笔者对基层学校的观察,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被分为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和科研管理等。与之相应,学校就有了分管教学、德育、后勤、科研等工作的副校长或主任。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分割——各唱各的调。这种状况产生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分管的体制不适合学校的实际。现实中,学校的德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体的、互有交叉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做法:有的学校只设一位副校长负责德育、教学、科研工作,其下又配了3位主任。在他们看来,这样便实现了3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正校长的职责不明确了。当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人分管以后,正校长主要应该管什么反倒被模糊了。如果我们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称为“分割的学校管理”,那么,“整合的学校管理”是什么含义?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校长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在进行“整合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江苏教育》2004,(12A):36-36
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当前德育:小学阶段进行的是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学阶段进行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大学阶段进行的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级别越高,德育的“门槛”却越低,以至于到了大学不得不退守德育的“底线”,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也许这样说有些绝对,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谢文英 《成才之路》2013,(28):73-74
这些年,教育一直处在改革阶段。每一位教育人,都经历了“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希望、追求、焦躁、困惑……始终在寻觅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吗?难以言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短短四个字回应了人们心中久存的诸多问题——“德育为先”。上海特级校长余会斌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改革怎么推进,口号怎么翻新,基本的教育元素永不过时——育人为先”。我担任校长工作时逢九年,这九年来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校天天抓德育,德育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抓好德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实施德育最重要的基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关系着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德育方面也有优势,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工作的难题,因此,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领域。 一、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嵌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德育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教育目的不是通过一项工作来落实的,而是要求一所学校的全体人员齐抓共管,要求一所学校的所有工作同步开展,这样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才能彰显出来。因此说,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寓德育于历史,是历史德育的一大特点和规律。那么,如何寓德育于历史呢?这也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是一套寓德于史的好试题,值得我们研究。为什么说这套题是一套寓德育于历史的好试题呢了笔者认为主要是它体现了历史德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德育知识化宫德育于历史,首先必须以一定的历史知识为载体,即“文以载道”,“交以载德”是也。这个过程就是“德育知识化”。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做到了德老知识化。例如:关于“改革”的教育,试题就运用了这样一些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8.
许耀辉 《教书育人》2007,(12):44-45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关系学生一辈子的教育,也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落后、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并且面临学校不重视、社会风气不佳、家长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应从“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校育人效果”“多方协调,净化社会环境”“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来开展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失衡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堂 《人民教育》2005,(11):14-16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一方面,从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到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规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它涉及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品德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率在上升。而在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中,尽管人们通常都在提“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德育的缺位。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失衡,其实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德育的失衡。只要领会了“高考指挥棒”的厉害,就能明白为什么“德育首位”是虚的,只有学生考试分数才是实…  相似文献   

11.
你想成为“三好学生”吗?首先得评上“德育示范生”。长沙市砂子塘学校自1990年下期以来,开展评选“德育示范生”活动,一改过去评选“三好学生”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保证了德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首要位置。该校评选“德育示范生”,着眼于思想品德过硬。学生参评不受次数、时间和名额的限制,涌现一个评选一个,成熟一批确认一批。期末评选“三好学生”,必须从“德育示范生”中评选,这样就把住了“三好学生”的德育关。为此,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评选“德育示范生”的制度。一、组织学习标准。该校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参照学生评比条件,为德育示范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尽管人们都在提“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德育的缺位。问题出在哪里?笔认为,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失衡,其实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德育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为人师表”十分重要。宝玉直街小学是广州市德育整体改革的试点学校之一,该校的目标是办成一所具有德育特色的学校。这样,就要有一批德育特色的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由此可见,要当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为此,该  相似文献   

14.
赵成增 《辅导员》2009,(10):62-6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仅凭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学校和社区德育工作的桥梁。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使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世纪,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应该把有关德育的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历程这个大趋势中加以研究和定位,这样我们才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这一时代命题,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略。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中道德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诸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场——德育场,这个“场”从本质上说就是德育过程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道德生活空间”。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德育动力系统”,在这样一个“动力系统”中,德育过程具有导向性、双主体性、整体和谐性、人道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总是在思考德育的有效性.总是在探讨规范、高效的教育方式。在一次偶然的与同事交谈中.生出一个念头:能否根据学校与武警部队毗邻的特点.借用部队的力量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能否开展“军训”这样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能否构建起以“学军”为思路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商榷绿树学校的班主任往往被“定性”为“德育工作者”,而且被称为“校内德育骨干的三大主力之一”。这样,他们的任务当然就是专司思想品德教育了。为了保证其任务的落实,在学校内部管理系统中,班主任又被划归主管德育的政教处领导.工作由政教处布置...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困惑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诚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对德育本质的认识问题,有德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有是否遵循规律开展德育的问题。有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与育人水平问题,有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等等。但我们在习以为常的学校管理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德育“工作化”的认识,德育“工作化”把学校德育实践引入了一个误区,并已影响到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德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德育”至少有这样四条义项,即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德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德育、作为学校一项课程的德育和作为一切教育活动之道德维度的德育。道德既指客观社会伦理,也指主观价值观念,道德研究和德育研究因而也须面对价值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样两类性质不同因而无法兼容于同一逻辑体系之中的问题。生成于德育研究领域并逐渐独立出来的作为一门科学的德育学或德育科学,可以专注于德育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而将其中的价值问题研究交还给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非他律,因此,人若在德育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因而丧失了精神自决,则德育必然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这就是德育的异化。德育异化是我们在德育领域碰到的很多问题的认识根源。重建和坚守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克服德育异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