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安全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以事故致因理论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建立了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压力容器使用该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实际经验,根据安全规范构造各指标隶属度,进而根据评价集构造了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得到各指标对评价集的最终隶属度、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价,求得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系统安全状况的综合得分,进而划分安全评价等级,评价结论可为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维修安全评价中各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航空维修安全评价中。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做初步分类,再对样本做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评价样本的等级。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将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引入该模型,运用信息熵所反映实测数据的效用值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使权重的分配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运用蒙特卡罗法构造算例,讨论了实测过程中的随机观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经实例分析,通过与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法和模糊物元法的比较表明,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不可再分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向量。在此基础上使用模糊乘法算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向量,从而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传统学生干部选拔时的人为主观性问题,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高校学生干部选拔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通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权重。以实例形式对层次分析法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价体系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将区域创新理论与城市群理论相结合,通过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五个一级指标和3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定量研究,计算各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综合集成值并排名;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对各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各指标中所体现出的优、劣势不同,中部四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各具特色的同时,综合创新能力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投资价值,而财务指标是最容易获取且最能够反应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工具。在价值性预测中,本文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mathematica软件,以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体系模型。并且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来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在风险投资策略中,我们将风险因素作为一个综合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他们之间的重要度,并将它当作负利润利用线性规划的原理进行计算和运用,通过数学方法的实证定量分析,用lingo程序通过对利润和风险的最优值计算,得出风险投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港口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指标确定权重,进而对秦皇岛港口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教师教学评价实例,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合成层次总权重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具体计算,最终得出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中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中职教师绩效考核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职教师绩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建立综合评价教材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方法(Fuzzy)得到对教材质量综合评价的量化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雾气分布不均匀的交通监控图像去雾,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点扩展函数估计-APEX的去雾算法。算法采用APEX的基本原理,利用暗原色先验求出的有雾图像透射图对APEX参数进行估计,且估计值按整幅图像的雾气浓度分布自适应调整,再计算出点扩展函数并逆运算得出复原的清晰图像。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实时性高且去雾效果好,特别是对雾气分布不均匀的交通图像也有去雾效果,能满足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经预实验选定复合赋形剂及配比,实验考察其用量对制剂成型性的影响,用正交法筛选最优处方,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粉针剂,并测定其有关质量指标.通过筛选的优化处方为:香菇多糖50mg,赋形剂L-精氨酸300mg和甘露醇250mg,加水量为75mL,溶液PH值为7.0-7.5;制备的冻干粉针剂质量优良、综合评定其分值为5.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传统方法生成交通拥堵指数(TPI)的准确率,引入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Elman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实现交通拥堵指数预测。首先,利用EMD将TPI序列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IMF分量和剩余分量;然后,通过偏自相关函数(PACF)计算各分量的滞后期数,以此确定各分量在Elman神经网络中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之后,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各分量预测值并相加;最后,计算出总预测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EMD-PACF-Elman预测方法3个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的计算结果与单一Elman神经网络模型、EMD-Elman神经网络模型、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EMD-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都为最低,分别为0.562 4、0.598 9、0.110 7。因此, EMD-PACF-Elman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TPI,同时也为进一步预测交通拥堵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道路条件、天气条件和设施条件3个方面选取18个影响因素,基于DAMATEL方法,建立直接影响矩阵并规范化,获得综合影响矩阵,得到三层次风雨耦合作用下的城市道路风险评估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当地的风险评估中,为当地的交通管理控制以及降低行车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峻,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研究道路拥堵程度,以及对道路拥堵变化进行预测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一个基于拥堵指标的MM-SVR模型,在考虑下一时段可能到达路段的潜在车流量情况下,对道路拥堵情况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融合速度、区域内交通流量构建道路拥堵程度指标,然后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将马尔科夫链与支持向量机预测相结合的MM-SVR模型对道路拥堵进行预测,以向前[n]阶状态的交通流量和速度作为输入量,将道路拥堵程度指标作为输出量。在实例验证中,使用广州市某片区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对模型效果进行评测,并且使用SVR以及Adaboosting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论是在拟合优度还是预测误差上均优于对比模型,在实时反映交通流拥堵情况方面有着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当前高校推进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等原则,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信息熵赋权的客观赋权法,并用此方法对各级的指标赋权,同时还对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科学、客观、合理以及方法直观简便的特点,在各类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内容,从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4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对底层指标进行评判时同时给出该指标的下限值、最可能值和上限值,利用三角模糊数的特性对评判数据进行精确处理,然后采用模糊数与实数0的加权海明距离对模糊数结果去模糊化处理。对某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表明,上述综合评价模型准确、易行。  相似文献   

18.
《绩效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组织内的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由于此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统计学的综合评价分析原理及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未能将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与绩效考核流程相结合。文章归纳总结了综合评价方法在绩效考核课程的运用思路,其中关键点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估算权重,并通过案例展示了层次分析法(AHP)在绩效考核中的教学思路及步骤以便于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建立了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分层logit模型.研究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土地利用特征以及出行属性等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同时,通过计算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的直接弹性和交叉弹性分析它们对出行方式选择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非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在居住可达性和就业可达性高的区域更加具有吸引力,小汽车拥有者更加偏向于选择小汽车出行;相对出行费用而言,选择公交与地铁的居民对出行时间更加敏感;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政策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缓解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引起的交通拥堵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