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的制造技术逐步向原子级推进,原子作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虽然它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等,但是从制造的角度看,原子级制造可以说是人类制造的最底层技术,也是继微纳制造之后新的制造范式,可将制造精度以及产品性能推向极致水平,代表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和制造能力发展的新阶段,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国计民生重大装备跨代升级的重要前沿方向。本文基于第330期双清论坛总结了原子级制造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机遇挑战,凝练出未来5~10年原子级制造的焦点问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2.
敏捷制造——现代制造范式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制造业经过了3次范式转换,形成了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4种制造范式。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提出制造范式演进过程的5个规律:价值跃变、不可通约、逆向淘汰、原始创新和域定进化。尽管制造范式的转换过程具有时间跨度长、区域差异大等特点,但新旧制造范式之间的更替和演化仍然充分体现了"制造业革命"的内涵和规律。文章基于制造范式演进规律的研究,针对新制造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各种范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收集各国发展的历程及制定的发展计划,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计划的影响分析,评价国家计划及现有制造范式的先进性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创新理论归纳对制造业发展最有促进作用的国家计划及制造范式,并对现有制造计划及范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获得完成清晰的制造业发展路线,为国家及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元范式被称为情报学研究领域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在情报学研究领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并使用.对多元范式的内涵、历史、整合方式、作用、步骤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归纳,预测多元范式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多元范式的理论和使用方法,对多元范式在我国情报学研究中的实施与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并不具有排他性,每个范式不只是指政治或经济某一单方面,而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价值的、社会认同趋向的上、社会评价标准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意义上的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用科学哲学的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段的内在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逻辑有新的透视。  相似文献   

7.
依据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对2013年科技部开展的全国技术预测有关先进制造技术的预测结果进行深度辨析,重新提炼出对"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主题项目安排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五点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知识管理研究大体沿着技术范式科学学研究和人文范式两条线进行.为了解决目前知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人文与技术脱节的问题,分析影响组织知识管理的关键人文因素,定义知识管理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技术与人文环境的融合要从技术系统规划开始,并贯穿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使用整个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构造知识管理的人文与技术(H&T)融合矩阵,知识管理的实施必须考虑到H&T矩阵中各融合点的融合机制.该模型为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规划是各地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对其范式的规律性梳理和总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各地区出台的产业发展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在对产业发展规划的概念及其范式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将产业发展规划的范式分为三个步骤:产业基本面分析、产业结构预测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轨迹设计,并归纳出每一个步骤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方法,构成了研究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框架。最后,将该范式运用到安徽省铜山镇的产业发展规划中,设计了该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三个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制造范式演进经历了4个阶段: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通过对历次制造范式演进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文章提出一个相对固定的制造范式是在技术、社会环境、制造价值观和制度4个因素影响下塑造出来的。其中,技术只是构造制造范式内部结构的工具,具有多重可能性,但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制造价值观的需要使得只有一种制造的内部结构可以被称为制造范式。在基本制造范式形成的基础上,制度的作用在于使已经形成的范式得到巩固和优化。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入智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交织发生的新时期,文章基于研究认为,基于智能技术群,将会形成一个被称为"产用融合"的新制造范式,它将是继大规模定制之后的第五制造范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范式的视角.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确立的理论命题,进而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新型工业化范式确立的内在依据,并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新范式不同于旧范式的"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原子层制造是指加工精度达到原子层量级的可控制造技术,包括原子层去除、添加、迁移等。针对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超高性能构建的发展需求,通过原子层可控去除制造全频段原子级精度无损表面,并结合原子层增材制造原子级新结构,有望实现特殊功能的有效创成,保证超高性能的安全可靠。另外,后摩尔时代先进芯片的制造工艺将迈入亚纳米物理极限,原子层制造需求贯穿芯片制造工艺的全流程。本文阐述了原子层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与研究进展,围绕原子层抛光、原子层沉积/刻蚀、原子层损伤控制、原子层工艺与装备等领域,梳理了原子层制造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目标,凝练了原子层制造领域未来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分类、特点,详细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构建先进制造系统,提出了当前制造信息系统信息集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成于技术,兴于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创造和积累的主要方式。拥有优质技术资源与技术秉性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优势明显。从技术对企业、社会、国家和人类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分析出发,重点探讨了技术优先型企业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技术优先型企业的创新范式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先进制造技术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的有力武器,它的发展和产业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我国科研事业中的一支主力军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在对高校制造技术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现状及产生根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制造技术研究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上来看,化工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大,化工企业应该从其自身的制造技术工艺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化工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化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主要对现代化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跨学科研究能从知识和组织上摆脱单一学科桎梏,创造性地解决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复杂问题。然而,目前情报学中对于跨学科性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度量指标方面,鲜有研究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进行归纳、梳理和阐释。文章从范式的角度理解跨学科性的内涵,以期在理论上弥补现有跨学科性研究的不足。[方法/过程]先对范式的概念进行梳理,从分化、同化和消融三个角度理解范式转变的过程,并归纳梳理范式的特性。随后,定义跨学科性的概念与内涵,并从知识重组与创新、学科建构与解构的视角理解跨学科性与范式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从知识重组与创新的视角看,跨学科研究是范式同化、范式分化和元范式等概念的重要体现;从学科建构与解构的视角看,支撑跨学科研究的机制即是对原有学科范式进行“破旧立新”。情报“道”未变,“术”“典”有专攻,范式宜入境,事业常为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逻辑起点决定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对现象学技术哲学来说,不同的逻辑起点意味着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不同路径。美国现代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以技术人工物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现代技术所呈现的世界图景,最终形成装置范式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并以装置范式论闻名于技术哲学界。对这一纲领逻辑起点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装置范式论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工业制造模式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忠东  周密 《预测》2005,24(3):25-30
本文通过对现代工业制造过程中原材料质量的变化特征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制造模式:减量制造、等量制造和增量制造,并确定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为增量制造。在此基础上,通过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增量制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预示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