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从情报学学科本位出发,以智慧政府重大突发事件决策应对实际需求为目标导向,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能够为情报决策赋能,提升智慧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质效。[方法/过程]以大情报观下情报决策相关概念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与情报工作内容为线索,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进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运行效果。[结果/结论]提出了数据知识双驱动的情报决策系统架构,刻画了其情报决策逻辑与机理,提出了情报主导引领决策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情报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来自于其所要研究的对象,集中体现了情报活动者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情报学要把不同的情报活动个体的发展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情报学研究建立在每个情报活动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存在于对社会与情报或知识利用情景之中;理论概念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是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付星魁 《情报杂志》1991,10(2):54-56
情报案例是对特定情报活动的客观描述。它描述的通常是一个国家、组织、个人在从事情报活动中的某些事件、某些问题、某些人员的客观情景。运用文字或数据、图表来描述与情报活动有关的环境、背景、事实细节和重要文献、对话等,使读者了解情报活动的全部过程,从中受到启迪。情报案例的功能一、知识的功能知识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发现的事实和总结出来的规律。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知识的基本单位就是能够反映客观事实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把认识的这些基本单位加以系统化就构成了知识体系。情报学知识体系就是人们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当情报体系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尤其是直接面向管理决策时,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文章从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采用理论移植的方法将结构化理论、活动理论和意义建构理论融合应用于情报体系分析,使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得以结合,尝试建构"行动者-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多重互构的情报体系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情报技术及其使用者与情报使用者的差异和联系,解释了情报活动的基本单元结构、情报体系的组成要素、规则分工和相互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长期以来,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推动或市场拉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意义创造日益成为推动创新的第三种力量。产品(包括服务)的意义指的是产品为消费者创造的产品功能之外的价值,包括情感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产品意义的创新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产品利润和品牌价值。成功的意义创造需要掌握用户行为的知识、技术机会的知识以及关于产品语言(或用户的解读)的知识,需要对社会文化变化趋势的敏感。[方法/过程]从情报学的视角分析“基于意义创造的创新”的文献,从中发现有关基于意义创造的创新的商业情报需求。[结果/结论]企业创新方式的变化为商业情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商业情报工作者需要掌握新的信息情报收集和分析技能。  相似文献   

6.
侯霞 《情报杂志》2021,40(2):21-23,30
[目的/意义]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以有限军事行动达到了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目的。俄罗斯打赢这场“混合战争”,极大依赖情报支持。目前国内尚无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情报问题研究。[方法/过程]总体上采用逻辑分析法,利用外语和情报研究优势,广泛收集翻译第一手英文、俄文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法,全面梳理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情报活动;通过辩证分析法,总结俄情报特点和启示。[结果/结论]情报活动古已有之,各国对其从未等闲视之。俄在乌克兰危机中情报活动的技术进步、理念创新,体现出情报已是“混合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种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概念界定是理论建构和分析的前提。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контрразведка及其派生词组通常被理解为“反侦察”或“反间谍”,这种认知不符合俄罗斯反情报工作实际和现代情报理论。准确界定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对于正确认知和深入研究俄罗斯反情报问题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基于现有研究,解析俄罗斯情报核心概念的具体含义,以此为逻辑起点对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于法律文献视角对反情报活动和对外情报活动、业务—侦查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问题的界定提出思考。[研究结论]界定了俄罗斯反情报工作的核心概念,对比了反情报活动和对外情报活动、业务—侦查活动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在俄罗斯反情报问题中,应结合现代情报理论和俄罗斯国家安全工作实际,将国家安全机关整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反情报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面向发展情报,未来的情报工作可能面临解决多维目标问题,以及实现每个目标的多重发展路径的选取问题,传统的情报方法在解决多情报并行问题上无法满足大规模人力需求,需要借助人工智能、脑科学、认知技术等手段,通过计算机来计算情报、辅助决策。文章从量化计算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计算情报的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将计算情报界定为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大数据)"为经,"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为纬进行情报的量化分析和判断,针对计算情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提出实现计算情报的两个前提和一个转化基本思路,两个前提是大数据环境和人工智能技术,一个转化是将情报活动中的过程性的主观决策转化为客观概率上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证据链模型"探索计算情报的实现途径。[结果/结论]认为当前环境下,计算情报是可能实现的。计算情报的实现不仅需要情报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还需要应用以数学理论为代表的基础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秉  王渊洁 《情报杂志》2021,40(2):176-181,89
[目的/意义]安全情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安全情报失误是造成安全管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情报失误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安全情报学视角,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提出安全情报失误多级影响因素模型。其次,结合情报失误理论,深入分析安全情报失误的影响因素。最后,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造成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情报失误的影响因素包括安全情报自身、安全情报环境和安全情报人员三大方面,且每一方面的影响因素还可进行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从竞争和对抗角度看,对手情报活动对我方科技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开放科学环境由于拓展了开源情报的范围,使这种威胁更为突出。情报保障是维护科技安全的积极模式,对于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科技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维护作用。[方法/过程]在分析对手情报活动对科技安全的状态、保护能力和态势等方面的威胁基础上,围绕情报需求、功能和应用,构建了情报保障体系框架;从运行理念、运行环境、运行主体和介入科技安全管理决策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情报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结果/结论]对手对我方开展的安全情报活动和竞争情报活动均可能威胁我方科技安全,情报保障可通过创造拒他和利己的信息环境、塑造可控的安全态势等,保障科技交流安全、敏感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安全。情报保障体系需要在“挑战—应对”型运行理念的指导和全员参与运行环境的支撑下,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和介入决策的路径建设,推动其落地实践和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对竞争情报提升创新软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创新软环境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理论依据和方法建议,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开拓新形态和新的应用领域。[方法/过程]通过研究竞争情报的过程与竞争情报活动,创新软环境的主体构成要素与环境构成要素,在它们的关系之间探索竞争情报提升创新软环境建设的可能途径,并搭建其作用原理图,以此为依据详细阐述了竞争情报提升创新软环境的具体作用途径。[结果/结论]提出了两种可能的作用途径:竞争情报过程通过提升创新软环境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创新软环境水平;竞争情报活动通过提升创新软环境的环境构成要素从而实现提升创新软环境的作用。这两种方式形成了一个竞争情报提升创新软环境的统一系统,为创新软环境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社会对情报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为此,情报学人才的培养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法/过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情报所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实际工作需求,从学历、学科背景、工作经验、跨学科学习经历、学科知识与基本能力等方面分析对情报工作者能力的具体需求,从情报学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情报学人才培养问题。[结果/结论]年龄在25~35的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学习经历的硕士更适合开展现阶段情报工作;同时情报工作者还应具备强有力的分析和洞察数据的能力。情报学人才培养应围绕数据分析流程,融合数据科学的学科内容,依次从课程设置、具体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展开。  相似文献   

13.
高金虎 《情报杂志》2021,40(1):1-11,18
[目的/意义]梳理美国情报史上情报与决策关系的演变,纠正有关情报与决策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方法/过程]通过文本细读方法,梳理谢尔曼·肯特、罗伯特·盖茨、威尔莫尔·肯达尔等人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看法。[结果/结论]应建立密切的情报与决策关系,避免情报政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下,新信息技术的出现,新社会需求的产生,以及社会组织体制的变革等,都会导致情报流程的嬗变。重建现代化情报流程,将数据提炼为情报,再将情报转化为目标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情报为决策服务的使命,是数智环境下情报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环境促进了情报流程的变革,也使情报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多源数据计算成为情报新趋势;即时情报响应满足决策新需求;破解信息迷雾辨识博弈新环境;探索场景驱动催生情报新感知等,在此基础上将情报工作归纳为三种类型,并对其新内涵进行阐述。[结果/结论]为适应新环境下情报工作需求、情报工作特征所对应的三类基本情报工作类型和任务,构建适合数智时代的现代化情报流程模型,将数智时代情报工作关联的情报流程描述为需求分析和明确、情报感知和获取、知识发现和研判、情报转化和传播、情报评价和反馈5个阶段,并列举各子流程对应各环节的实现要素。数智时代对情报流程的重塑,有助于情报工作更好地承担起科学技术的引领任务,更好地为构建智能决策情报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5.
蒋飞  郭继荣  张夏 《情报杂志》2022,(10):31-37
[研究目的]多元文化关系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决策者在经济决策或安全决策过程中有必要将静态性与动态性社会文化信息纳入决策参考。[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揭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决策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路径,进而得出社会文化情报对“一带一路”决策优化的路径分析图,量化揭示社会文化情报支援与决策优化之间的路径关系。[研究结论]为社会文化情报的应用研究开辟新的领域,进一步丰富社会文化情报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与应用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Intelligence Studies"定位于源于军事战争、基于国家情报体系、面向社会情报活动的情报学,其和公安情报学是一般和特殊、上位类与下位类、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公安情报学的学科属性界定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研究对象是公安情报、公安情报机构以及公安情报活动;方法论是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业特色方法;理论基础在于警务哲学和情报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驱动力是非传统安全挑战、公安情报部门的需求以及公安情报技术变革等因素。从公安情报理论、方法、技术、管理、应用5个层面构筑以公安情报活动为导向的公安情报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为我国带来的危机层出不穷,如何以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有效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是当务之急。然而情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韧性理论为顶层指导,以情报决策相关概念为基础,以政府为决策主体,梳理突发事件研究方向相关文献,构建基于韧性理论的突发事件情报决策体系。从情报流、业务流、决策流三条链路为线索,纵向刻画出体系的管理流程与运行逻辑。[结果/结论]以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为内在推动力,将韧性、情报注入决策体系,给突发事件的决策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智能性、智慧性,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建设工作,为政府优化政策战略提供参考,使政府治理更具弹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情报的功能分析是情报价值理论的核心。本文给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对情报功能的定义。力求科学严谨,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情报的功能量”的概念,为情报价值的理论发展寻求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几乎所有关于情报价值的论述中,都认为所谓情报的功能就是情报的作用、功用、效果或影响。而所谓情报活动的功能,则指情报活动的功用、作用或目的。这种解释是通俗的,但不够精确,覆盖面也不够广泛。例如,这里对情报功能的解释几乎都与“用”字有关。这样,就把情报所具有的但并未被使“用”的功能,都排斥在情报的功能的范畴之外了。因为情报的功能是多样的,根据情报的功能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ChatGPT的出现,引领生成式AI迅速渗透至各行各业,重塑产业形态。在此背景下,情报学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影响。探讨生成式AI驱动下的情报学研究与实践走向,旨在为情报学更好地迎接AI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从研究问题、数据源、研究范式3个角度讨论生成式AI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其次,从综合性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服务、决策情报服务与社会信息服务4个层面,深入分析生成式AI将为情报实践工作带来的变化;最后,结合ChatGPT的局限性,讨论了情报学在融合生成式AI时应考量的问题,以及情报学可做的贡献。[结果/结论]生成式AI很可能会给情报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如果应对得当,就能够促进情报学的提升,创新情报服务模式。情报学应积极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探索与生成式AI交叉融合的路径,但与此同时需保持客观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情报学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情报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课程的设置,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新时代高端情报人才培养的关键。[方法/过程]文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获取国内情报学教育者对情报学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认识,真实地分析我国情报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情报学教育体系调整的方向。[结果/结论]当前情报学教育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紧密结合数据科学学科内容,增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调整情报学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高端情报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可靠的情报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