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2.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首先,带领朗读,让家里天天听听读书声.孩子上小学前,我给他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给他读古诗读《三字经》;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给他读杂志读《爱的教育》读《三国演义(白话版)》读书的形式多样,有个读与共读,有抽段读与按序读,有配乐与清读,有家庭换角色读与定角色读,还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4.
其一:<柳毅传>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我以为,自读课文应该是检验教读课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窗口.我曾在<柳毅传>的教学中,作了一次创造性自读教学的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  相似文献   

6.
11月下旬,我到鞍山一中参加了东北三省四校科研协作体青年教师教学活动,我所讲授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记忆>.对于传统的自读课来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上成讲读课,大包大揽;一种是完全放手,学生自己阅读.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包大揽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自读资源的一种垄断,失去了自读课的本质定位,自读课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就会造成学生不读,或读而不思、读而无获,这又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这节自读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了这样的一个原则:确立自读要点,引导自主探究.所确立的这个要点,应该是文章本身最鲜明的特点.这个要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记忆>语言的哲理性较强,因此,我把理解哲理性语言作为本课的要点:一是学会解读,二是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7.
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但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遵照心理,激发读趣 我会给一个“金钥匙”——猜读法,读题目时想象课文内容,轻声读通顺课文,印证猜中了什么.例文《珍珠乌》的教学: 生:我猜中了这篇课文写了乌的外形. 师:能读一读有关的语句吗? 生:它小,就能轻易的……蓬松的球儿.代表了作者对乌的喜爱. 生:我猜中了乌与人的“信赖”.(生读有关语句)(出示本句中“流泻”“境界”等生字新词,学生读.) 这种独辟蹊径,采用“你猜中了什么”的猜读法导课,着实令人眼睛一亮.这种方法与“你想知道什么”相比,更有其优越性一是富有挑战意味,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的心理特点,吸引力强;二是需要反复读,来自内心需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相似文献   

9.
说花     
我爱花,常常徜徉于繁花的海洋,或者拾起一枝凋谢的花,静静品读或盛或衰的花事,读它沁人心脾的清香,读它姹紫嫣红的曾经. 读花,读品格.白,一直是我最喜爱的颜色.水仙拥有一袭纯白无瑕的华裳,却不肯为世人解香罗,仿佛在向庸俗的目光宣示它的神圣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0.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应该怎样"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使我想起一位年轻教师说过的一件事: 她向一位名师请教如何进行阅读教学,那位名师说:一个字,--读!集体读个别读,默读诵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老师读学生读,睁眼读闭眼读.  相似文献   

12.
钟世华 《初中生》2016,(14):18-19
读贾平凹的《我是农民》,一读就觉得有意思,你看他写的是些什么呀—— 读了不到两年的初中,学校便放了长假.我被划为了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那时我才14岁,瘦瘦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高高翘起的毛发.我总打不过人,常常被人揪了那撮毛打.但我能哭,村里人说我是刘备.  相似文献   

13.
一、始终坚持"熟读成诵"的原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课文,我都会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读.有时是自由放声读,有时是同桌对读,有时是默读,有时是齐读……特别是放声朗读,对于记忆有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会采用小组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点名分任务读等朗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榜样的力量     
开学初 唉!这班学生真懒!!!一篇不足三百字的课文,绝大部分同学仍读不通畅!这是我新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昨天下午,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尤其嘱咐要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今天的晨读课,我又给他们整节课的时间读课文."投资"了这么多时间来读这篇篇幅不大的课文,应该"搞定"了吧!  相似文献   

15.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加强朗读教学着手,因为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朗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从三年级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习惯,具体作法:一、提出朗读要求,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读一篇课文.开始学生读课文常常结结巴巴,丢三拉四,接着便两字一顿地读,等到读得熟练时便唱读,象小和尚念经似的,读不出文章的味儿来.后来我便让他们按以下要求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读研究生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然而高考失利,使我成了一名大专生.但直到大专毕业那天,我读研究生的梦想也没有改变过.2000年我参加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远程研究生进修,历经5年奋发努力,现已通过答辩,即将取得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片段1: 师:谁来读一读写"我"摸海星的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相似文献   

18.
一本好书能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它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读四年级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课外小读物,我读了里边的一篇<赶花>后,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20.
一、读出数学的“昧” 老师在教学中让孩子“读数学”,刚开始孩子们可能觉得很新奇,可是如果永远是那样“读题目”“读要求”“读口诀”……孩子们为了应付老师而读,于是“读”便具有负面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让读更具有趣味性. 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1米”比较长,我就让他们读音拖长点,“1厘米”比较短,我就让他们读音拖短点.孩子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节奏,俨然,数学课变成了音乐课,我听着孩子们那稚嫩的童声,觉得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