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性张扬"到"世俗关怀",显示出新时期以来文学思潮历时性的嬗变轨迹。对其特征描述与深层根源探讨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客观把握近三十年来文学思潮发展的总体面貌,深刻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巨大影响、"人性化"思潮对恢复五四传统与文学回归"人学"的意义,以及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潮流所具有的促进艺术民主化、大众化与反文化、粗俗化的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对人性的探讨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永恒的主题.佛教对佛性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性由染转净、改过迁善直至达到大圣大贤完美人格的追寻.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的自我完善到底是对本性的回归,还是基于后天修习的结果?法相唯识宗的种习理论给予人们以不同传统思维框架的解读,该宗对种子"本有"还是"新熏"的反复辨析无疑给我们正确地认识人性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是"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不仅有数量的指标,还有质量的内涵规定。全面、准确、完整地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现代社会进行"人性完整"与"人性净化"的必由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巨大魅力在于整合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真善美的纯净人性.  相似文献   

5.
青年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主体,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作用,新阶段、新形势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主客观条件.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上分析,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前沿阵地;其次是从逻辑框架上分析,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紧抓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特点,具有不可比拟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评价和质疑较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科学界定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辩证分析较少.笔者用大众化中高等教育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建立"力量-因素"分析框架,对"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解析,并提出多样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就业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就业大众化"趋势下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特点,提出了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着力解决的学校定位、教育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荀子坚持"性恶"的观点,并对孟子的"性善"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对于这一点,从古到今,无数学者都有过探讨.从荀子"约定俗成"的"语用学原则"这一独特的语言学视角来揭示荀子对"人性"的定义.鉴于这种语言观,荀子才激烈批判孟子对"人性"概念的革新.通过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孟荀"人性"概念分歧的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 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发轫于美国,日本学者天野郁夫等人把该理论引入日本,很快就被日本学者广泛地接受引用,原因就在于"特罗理论"中所描述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日本也正在进行着.背景的适切性,决定了从接触"特罗理论"之初,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然受其影响.在日本学者的审视、解读乃至批判中,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逐渐显现出了日本的特色,以及亚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同一与差异,研究了怎样在市场行为中运用"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性、品性两方面阐述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理论的本旨先天无善无恶,后天可善可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自我实现"既是一种修养的规范,也是实现无为管理的崇高理想,而西方"自我实现"基于对人性的终极发展个性的精神,把握人性的最基本层面.中国"自我实现"观体现了理想对现实的间离与超越,具有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完美愿望.西方"自我实现"观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诉求,将宗教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杨世宇 《文教资料》2008,(22):18-19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5.
卢梭颂扬人性"善",批判社会"恶"."善"的人性假设发展了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倾向.但人性中的矛盾使"至善"变成"虚伪",成为束缚人的囹圄.对"善"的理论假设以及现实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理念的"虚假";误导出一大批与现实分裂的"人",延长了这些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个漫长过程是以"人"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当今教育应从卢梭的"矛盾"中吸取教训,以减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唯物史观,从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出发分析人的本质和人性,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个人利益观与人性自私论的根本区别:分析了人性自私论的理论失误,指出"经济人假设"的本质是资本的人格化,阐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个人利益观.文章认为,决不能以人性自私"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社会问题化"的视角,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及随之而来的就业困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需求、人口因素、运作状态、就业观念与其建构、认定过程失谐的结果.为此从"大众化"现象逐步演变的过程以及主观建构和认定的过程中来应对此问题,变得日趋迫切.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河南作为局部省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在政策、法律、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办学体制、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近期制定"追赶计划",远期制定"超越计划",进而实现河南提出的"科教兴豫"战略构想和"高教强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等均建立在人性基础上,并按照"人性化"的特点设计的教育,学校教育无一不是为了促进人成长和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具备一定形式的客观载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关键性的因素.高校大学生"红色社团"普遍具有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科学的实践性等特点和优势,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