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报道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陕西日报》4月27日头版头条刊登的通讯《问计果品经销大户》,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匠心独具、灵气生动的佳作。通讯以“困扰农民也困扰政府”的“卖果难”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蒲城县委书记张建华4次登门走访,向一位普通的青年农民——果品经销大户李明虚心求教,  相似文献   

2.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3.
1.评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单位:人民日报作者:任仲平刊发时间:2005年2月25日1版2.通讯:《“关键是见实效”——胡锦涛总书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山东寿光市调研侧记》单位:新华社作者:刘思扬播发时间:2005年4月28日3.通讯:《潮涌东方气象新——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巡礼》单位:新华社作者:孙承斌、王黎、李亚杰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日《无锡日报》3版以《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为题刊出新华社9月30日发的由该社记者秦杰采写的一篇电讯稿,该稿劈头一句说:“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众志成城高奏凯歌。”这标题和正文的“开场白”读来让人发懵。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华诞”,怎会是祖国的“华诞”呢?显然,作者是将“祖国”与“新中国”这两个词“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5.
陆峰 《传媒观察》2004,(5):36-36
4月1日,《新华日报》人民生活版刊登了笔者撰写的《一个“大头宝宝”的奇遇》的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刚出生就经受了医院的一番折腾,先是出世前就被诊断为“脑部积水”,出世后又被送进监护室,待做完CT确定一切正常后仍由医院安排“继续观察”,母婴为此开销  相似文献   

6.
《长江日报》去年4月下旬刊发的人物通讯《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去年11月5日获颁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等级并不算高,但作为采写,我们还是感到自己的报道获得了专业人员的认可,并受到新闻采写方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正当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肝义阔步前进的时候,“张华传人”──第四军医大学学员第二大队大学生先进群体,通过新闻媒介广泛的宣传,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首先播发了长篇通讯《发奋学习报国为民》通稿。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第一条电视新闻和《焦点访谈》,并连续三天进行系列报道O20日,《人民日报人《解放军报》等中央和西都30多家报纸,均在一版头条或显著位置刊发了K篇通讯并配评论员文章。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8.
对比式通讯结构常常是双线平列,或明暗结合,经过穿插描写,使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写成的通讯名篇有解清的《西瓜兄弟》(新华社中原1947年10月5日电)、潘非的《人狗之间》(195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和吴学标的《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1980年7月4日《湖北日报》以及孔祥君、崔中文的《大老齐成了“香饽饽”》(1981年6月20日《辽宁日报》)等等。 《西瓜兄弟》的作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中间流传着“西瓜兄弟”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9.
一个普通的乡村支部书记,怎样才算是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干部呢?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蒲立业、范迎春在通讯《村支书佘树德语录》(见《新华每日电讯》7月11日第三版)一文中作了生动的描绘和解说,余树德——他就是一个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榜样。这篇1400多字的通讯,写作上很有特色,采用主人公的语录、加上背景说明的形式,新颖而鲜明地刻画出了村支书余树德的精神风貌。记者记录、整理的语录,符合余树德的身份,语言别具一格。选取的6段语录,非常考究,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记者吴锦才获得了“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他历来以业务进步神速而著称。1982年,尚不满20岁的吴锦才毕业分配到新华社。4年后,24岁的吴锦才就以一篇《水 水 水》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经过两次破格晋升,1993年吴锦才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高级记者。198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十佳青年”。1993年获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称号。记者:当年您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直接分…  相似文献   

11.
视野     
《视听界》1999,(4)
23家新闻传媒通过网络媒体公约1999年4月27日《新闻出版报》讯国内23家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2.
《工人日报》6月3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粗体标题,登载了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刘大江、张丽娜合写的通讯:《献给汶川: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一篇描述普通劳动者在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英勇不屈、舍己为人、感染力极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3.
龙全忠 《新闻三昧》2005,(10):14-15
今年6月30日,“河北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占用近一个半版的篇幅刊发了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不久,北京《中国工商杂志》、《市场信息报》、“唐山经济》、《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相继转发,受到了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一篇普通的通讯稿,为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回顾和总结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中,我认为“尊从读者,寻求突破”是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的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是一则会议新闻,却让人咀嚼再三,备受启发。这是两位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普通会议上抓取的一条活鱼。从文中可以看出,记者于11月3日赴西南农业大学参加该校50周年校庆大会。校庆大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会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会议上,新华社记者瞪大了新闻眼,打开灵感的窗口,捕捉了一条新闻:袁隆平趣谈“灵感”。校庆活动,千篇一律,很难发现新闻,写出来也鲜有读者。如果不是有名人参加或领导出席,原本发稿都难。可以猜想,两位被邀请到会的新华社记者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难之余,二  相似文献   

15.
马达 《湖北档案》2005,(1):74-75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汇报》发表青年作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对外报道说:“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革’罪恶的‘伤痕学’。”  相似文献   

16.
5月13日,《楚天都市报》在一版正头刊出消息《法轮功制造骇人悲剧--母亲当众掐死女儿》,并同时在14版整版刊发了“特别报道”《花儿在不该枯萎的季节凋谢》、言论《“法轮功”没人性》。这组报道,主要取材于新华社消息和长篇通讯。《楚天都市报》不是一家地方“小报”吗?为什么要如此显著突出、浓墨重彩、大张旗鼓地采用新华社通稿呢?既是国家通讯社的通稿,何必又要自己下功夫重新做题、改写,决意跳出其他报纸“千报一稿”的窠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思考。一,为什么要采用新华社这一通稿?对采用这一通稿,的确有认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4月29日一版的新闻特写《人口警钟长鸣》吸引了我。但读到文中“1991年4月28日10时×分×秒……北京市人口108768××”这数字时,感到似乎与刚读过的新华社电稿中所写的数字不一样。于是,我找来新华社4月28日《北京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经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决定,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优秀新闻作品进行表彰,名单如下:1.评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单位:人民日报作者:任仲平刊发时间:2005年2月25日1版2.通讯:《“关键是见实效”——胡锦涛总书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山东寿光市调研侧记》单位:新华社作者:刘思扬播发时间:2005年4月28日3.通讯:《潮涌东方气象新——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巡礼》单位:新华社作者:孙承斌、王黎、…  相似文献   

19.
《幽默精辟妙谈“三个代表”》(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11月11日)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四月四日和四月九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传“绝招”》、《两粒滚珠》两篇千把字的短稿,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传“绝招”》是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史越峨写的。这篇短通讯发表十几天之内,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收到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十九个省市写来的九十八封读者来信。所有来信都热情地赞扬了老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