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过错被害人由于先前行为的道德责难性,受到不法侵害后,其权利救济陷入了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自力救济的正义动机和正当手段的缺失;二是社会救助的道义支持、法律援助和物质救助的缺乏;三是公力救济的公权理性、法律效果和个人权利的缺位。  相似文献   

2.
被害救济是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权利缺损所给予的补救。在原始社会,私力救济是当时被害人唯一的权利救济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法律出现,公力救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公力救济中存在犯罪人赔偿范围过窄、执行难、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尚未确立等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宪法权利救济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历史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该救济权的实现和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不和谐。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立法,确实保障公民权利救济权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鉴于欠缺救济的制度保障,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几乎无权利可言,提出了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此举是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有利于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界对被害人问题的研究热情往往集中在保障被害人权利,反观对被害人过错问题的关注却显不足。近年来发生的邓玉娇案等刑事案件使我们认识到犯罪被害人过错在犯罪的产生、发展中作用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犯罪人的定罪量刑。我国有关被害人过错的研究和立法除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稍有涉及外,刑法典中并没有被害人过错的条款,导致司法实践中刑罚适用的不均衡。笔者试图在加害-被害互动形成犯罪的刑法立场上,构建我国完整、系统的被害人过错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侵权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关注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社会法把对社会利益的保护作为基础,为其宗旨是维护弱者权利,这对于缓和与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被害人之过错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法定的刑事责任的减轻事由。反观中国刑法,则鲜有研究。被害人有明显过错,在认定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时应当予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其责任,这是有法理依据的。我国刑法中应增设该条款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过错是重要的量刑情节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刑法中却没有关于被害人过错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使得实践中对这一情节的运用无章可循,给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留下了过于广阔的空间,也因此造成刑罚适用上的不均衡.文章试图通过对被害人过错的探究,希望能引起对被害人过错的关注,并以期促进被害人过错情节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道德建设中,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由于人们习惯强调教师的义务而容易忽视教师的权利,因此,探讨教师权利的救济与保护,对教师道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纠纷越来越多,公力救济因其缺陷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我国私力救济又不健全,因而为更好地发展市场,必须建立和健全私力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2.
国人的"公德"与"私德"概念,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的结果.以"私德"为特征的儒家伦理文化,面对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显示了不适应性,亟待变革.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应加强全方位的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积极和有效地拓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德和私德的定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道德的现实意义来看,无论对公,还是对私,道德都应该有一致的善恶评价。对公德和私德的划分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产生出诸多弊病。我们认为,只有淡化对公德与私德的划分,才能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全民和谐社会的共建。  相似文献   

14.
征地与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质上它牵涉到的是公权和私权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协调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基本要件:一是社会公共利益真正成为衡量征地和拆迁合法的标准:二是行政救济程序对征地权与拆迁权行使的监督以及对受侵害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私权化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需要及必然结果。然而,知识产权私权化的不合理扩张和异化则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在社会权利体系中表现为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这种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已经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在新房装修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违法装修和破坏房屋主体结构的情况。鉴于此类现象的不断增多,从立法层面上予以分析其冲突和救济问题十分必要。可从法理角度入手,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下损害了商品房承重结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借鉴日、德、法等国的相关司法经验,提出对其的法律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论承诺中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元伦理理论,它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社会公德及公德意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的。而对“公”的认识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公德意识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进程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公”的观念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德意识随着“公”的观念的变迁而逐渐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现代公德意识的的建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