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胜水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94-95,104
长期以来,“化丑为美”往往被看成是两种美学形态的简单转换,从二者内涵、美学形态以及审美意识的静态分析看,它们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向度的关系,误解成因是将两种美学形态、真善美以及美的形态与审美功能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艺术“化丑为美”的审美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它开辟了审美境界的新领域。艺术之所以具有“化丑为美”的美学功能 ,就是因为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读者的审美视野也向文本的写作提出暗示 ,而作家、艺术家对世相百态的体察入微 ,内心蕴蓄欲吐的激情 ,出神入花的“生花之笔”,是“化丑为美”的关键所在。艺术的“化丑为美”具有辛酸之美、畸形之美、奇妙之美、反衬之美、狰厉之美、悲壮之美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更新,艺术“化丑为美”的审美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开辟了审美境界的新领域,艺术之所以具有“化丑为美”的美学功能,就是因为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读的审美视野也向本的写作提出暗示,而作家、艺术家对世相态的体察入微,内心蕴蓄欲吐的激情,出神入花的“生花之笔”是“化丑为美”的关键所在。艺术的“化丑为美”具有辛酸之美,畸形之美、奇妙之美、反衬之美、狰厉之美、悲壮之美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潘金链与孙雪娥终生为敌,争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在这种争斗中,二人的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潘金莲即使不死于武松的刀下,那结局也不会好于孙雪娥。  相似文献   

5.
汪琳 《考试周刊》2010,(30):33-34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一个是19世纪生活在外省却憧憬着巴黎的医生妻子,一个是中晚明时期身世坎坷,最终在一个金钱堆砌的大家族里迷失自己的五姨太,两者面对"不幸"婚姻各寻出路,追求理想的爱情,最终却都因偷情而惨死。本文试论证:在福楼拜和兰陵笑笑生的笔下,这一结局是否都是其"堕落"命运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3):17-18
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在严格遵守原文的前提下,对《水浒传》中所谓"淫妇"——潘金莲性格的形成进行探究,考究其生活环境及周围各种人物造成的情境对她性格的影响,促使其形象立体化,超越类型化,从而达到对潘金莲的接近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之下,翻译工作者们则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任务。本文主要从归化、异化和创造性"化"出发,结合大量例句,从译者、作者、受众群体、翻译目的以及社会背景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讨译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创作出优质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术生产具有劳动性质,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生学术失范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是由学术劳动异化所致。就内容来看,研究生学术劳动异化呈现为四种形式,即劳动产品与研究生的异化、劳动活动与研究生的异化、研究生学术劳动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研究生学术劳动中劳动关系的异化。从发生学来看,以资本主义的市场化经济方式对学术进行运营和生产,所形成的对研究生学术劳动的支配,引发了研究生学术劳动异化。研究生作为学术生产的主体,其具有的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加剧了研究生学术劳动异化。而社会时间对学术时间的规训,以及信息技术对空间的重构,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异化。与此对应,其“化异”也需要从发生学角度进行阻断、消弭与纾解,即通过对“学术资本主义”的超越阻断学术劳动异化的产生,通过树立正确的学术劳动观念来消弭学术劳动的异化,通过构建良善的学术共同体生态秩序纾解学术劳动的异化,使得研究生学术劳动复归自由自在的劳动本质。  相似文献   

9.
杜诗“以丑为美”的创作手法,独树一帜,开后世之先路。杜甫用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将丑景、丑物、怪异的“鬼神”入诗,形成独特的悲怆美、情感美、奇谲美,使杜诗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现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描写对象是以往文学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大多为丑恶的东西,作者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向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与之相对应,在艺术上作者在文学史上最早采用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其主要手法是:通过暗示来识读奥秘;通过具象描绘破译抽象情思;从联想产生形象,而其象征手法的理论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通感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影视艺术的强烈冲击下,文学不断萎缩,当代作家刘震云选择与影视"联姻",其小说创作表现出影视化倾向,为文学扩大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他的创作既保持了文学的品格,又能够充分吸收影视剧本的积极因素,成为当代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13.
清人刘熙载说‘昌黎诗往往丑为美”,以丑为美是韩愈诗歌美学思想。其艺术创造的重要内容,也是韩愈对唐代诗歌美学思想的开拓和丰富。它是对传统的中和美的一个挑战,为中唐乃至后代诗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经验。本文揭示了韩愈以丑为美的审美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探析了以丑为美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对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青铜雕塑《欧米哀尔》的解读,阐述了西方现代审美机制中"以美为美——以真为美——以丑为美"的逐级嬗变过程,透视出现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审丑"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丑"从尴尬的他者文化身份向现代艺术中心的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瓶梅》里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莲是一个集刁、泼、狠、妒、淫于一身的丑恶的狂荡型女人。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旨在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野蛮,封建法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残酷。充满着荒唐和罪恶的社会滋生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人物,又是这个充满荒唐和罪恶的社会彻底毁灭了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潘金莲与苔丝是两位悲剧女性,两人都具有反抗精神,虽然所处时代、国度、背景不同,但她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产物,都是各自时代的牺牲品,同时她们也是各自时代旧秩序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迥异于传统文化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探究,从家庭的角度展示出情爱与死亡的双重主题。虐恋、妒宠、恐弃是潘金莲异化心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虐恋是恐弃的工具和手段,妒宠是虐恋、恐弃的官能呈现,潘金莲的一切畸型性格都可从其恐弃心理上找到问题最后的症结。她异化性格由来日渐,解读潘金莲这一符号,不应忽视一夫多妻制的残酷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作文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变异,学生的作文顺应大流的趋势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思想性和情感性这一作文本体特征。人本化作文教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写作,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在作文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9.
20.
潘金莲与王熙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水浒》和《金瓶梅》两书中潘金莲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她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异同之处,指出《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王熙凤二者除语言风格不同之处,其狠毒的心性及行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