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显示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其中代表着古代文学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就含有数量可观的梦境描写,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伍大福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42-45,5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梦的描写,尤其是关于公案题材的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梦里会有字谜和暗语,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提供线索,暗示杀人凶手的名字,推动破案情节的发展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梦境的阐释,来解读有关破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文学产生以来,梦便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远古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从汉赋、唐传奇、唐宋诗词,到杂剧、明传奇、明清小说,“梦”弥漫了中国古代文坛的一切领域.作为反映明代社会生活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也有着大量蕴含丰富文学价值的梦境描写.这些梦境描写叙述的真切自然,是梦者性情的真诚流露,梦的效果真实可信,具有真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二拍”中创作出了许多有吸引力的梦境,即虚实互渗梦境、奇隐语预示梦境、慨叹人生梦境等。这些梦境描写是在借鉴了唐传奇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创作出来的,其把梦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短篇话本和拟话本最重要的一部总集,"二拍"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们都结集刊行于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天启、崇祯年间,也正是由于明中晚期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三言""二拍"使得普通市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也出现了大量商贾形象和商业技巧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罪与罚》中的梦境描写共有六处,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物塑造上,揭示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丰富人物形象。陀氏的梦境构筑技巧与弗洛伊德的梦境运作理论极为相似,小说中异想天开的非理性梦境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物的理性思想。在情节上,这些梦境描写具有复调性。梦境成为人物自我意识间对话的场所,人物思想的载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梦境成为建构小说双层结构的关键节点。小说在表层结构上呈现出信仰——叛逃——回归的圆形路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童年之梦和"末日之梦"成为这个圆形路径建构的首尾相接之处。在深层结构上则显现为具有未完成性的二元对立结构,陀氏将拉斯柯尔尼科夫思想的未完成性隐藏在小说最后的"末日之梦"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小说发展史高度,指出《鼓掌绝尘》是介于《三言二拍》和《金瓶梅词话》之间的过渡性作品,试从社会心理学来研究古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打破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戒律。  相似文献   

10.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亦舒小说以绘尽香港世相、表现出深刻的女性关怀而受到评论界肯定,其艺术表现技巧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大量的梦境描写构成其重要的表现技巧之一。梦境描写因融入故事、进入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而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些虚幻莫测的梦境中,不难看出亦舒对中国传统梦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中的梦意象描写既具有意象的共性特质,又具有梦境题材所特有的表现张力。《庄子》寓言关于梦意象的开创性应用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对梦意象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推论性的审美层面,更应关注其表现性的审美机制研究。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从言、象、意三个层面解构庄子寓言梦意象的动态生成过程,并籍此理顺梦文学创作从能指到所指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道德化的宗教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时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小说中,在"四大奇书"之外,能够被当今学术界作为关注重点的,大概当数"三言二拍"。这由相关研究专著的数量即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专著出版较多,例如:谭耀炬《三言二拍语言研究》,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罗小东《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朱全福《"三言""二拍"研究》,吕玉华《红尘有爱:三言二拍漫谈》,以及韩田鹿据其本人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三言二拍》讲座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三个梦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为自我冲突的梦,一为自我唤醒的梦,一为自我分裂的梦,它们将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变成了内心的"事件",使人物自身显示出"复调"性。  相似文献   

17.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乃至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中存在着大量为城市市民的主体--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商贾们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被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简要分析这些商贾的观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遏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作家通过对人在梦境里、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特殊曲折地反映客观,加强艺术效果。人物的心理用梦境和幻觉表现,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梦中或喜或  相似文献   

20.
梦境描写具有典型性的叙事特征,在文本中对梦的叙述编排是作者有意识行为。其中,梦境文本的所指和能指,即梦境文本的概念和形象,实际上指的是梦境文本的图像和隐喻。梦的解读可以说是对图像的解读,或者说梦的叙事即文本中的梦境描写,就是图像叙事。在叙事理论中,故事时间是情节推进的线性时间,而叙事时间是情节的表述时间。梦境文本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多种类型,且需要对差异类型进行分析。从语式来看,梦境文本具有的是显示特征,而不是讲述特征;若是从语态来看,梦境文本的特征,则具有叙事主体和故事主体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