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4):37-43
组织传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功能是激励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视角,以L集团的标志性组织活动Y董激励性讲话和人才选拔比赛为个案,考察并分析了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的激励机制与功能。研究发现,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直接作用于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和员工间关系,其营造和维系的组织内人际关系会对员工的人际型契约和发展型契约产生调节作用。企业通过履行契约促使员工产生积极回应,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詹恂  彭涛 《新闻界》2007,(4):24-26,69
本文尝试通过考察3G对人际传播的核心过程——认知过程造成的影响,以期将其作为理解3G的一把钥匙,为3G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档直播的热线栏目,《赵广一军生命热线》于2007年6月27日在广州电台青少年频率开播。开播以来,赵广军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而他的专业和睿智也让许多需要关爱、需要关怀的人得到扶助.受到鼓舞。用热线架设人际传播的桥梁,用理性、专业连接心灵和生命.用栏目广泛服务听众.传递媒体对社会的责任与关怀,《赵广军生命热线》给我们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对于不同形态的传播,在管理上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大众传播,要求传播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接受相应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对于组织传播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而对于人际传播就不太一样,私人之间的交谈、交往和通信。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一定数量的受众,所有的电视传播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能否尽可能多地吸引和稳固受众,能否尽可能深地与受众发生关系,将决定电视媒体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按照传播新规律、受众行为心理新特点,着力打造基于电视传播的一条场内传播线、分别基于新渠道新技术新方式和一般性活动的两条场外传播线三线互补互促、立体互动的传播格局,将是电视媒体吸引和稳固受众的有效手段,将是电视媒体与受众发生深层次关系的有效渠道,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是一种独具建构性的文化消费品.在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中每个游戏者都"扮演"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既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我(客我),又不同于理想中的我(主我),他是在网络游戏中产生的一种象征性的我(拟我).  相似文献   

8.
胡河宁 《今传媒》2010,(4):62-64
象征性互动作为一个研究的主题,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在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创造出各种象征性符号,并运用这些承载着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在互动过程中交流经验,把自我带到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谣言的传播过程,离不开谣言传播者,谣言传播的渠道,谣言的内容,谣言接受,谣言传播的效果,谣言反馈等要素,更离不开诱因、媒介和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层出不穷的谣言,给社会心理和社会系统带来了诸多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传播与互动     
传播和互动有如形和影,相伴相随。 传播是人们社会生活劳动中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们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基本方式。互动是传播最根本和最普遍的形式,由于受到自然、社会、政治、科技等若干因素的影响而表现的或强烈、或淡漠、或深刻、或浅薄;今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它更加完美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一切传播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林新 《新闻界》2006,(6):89-89,84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新闻传播活动自然也必须以“人”为根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首先必须是在重视生命存在价值,关注人的生存需求,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新闻人生命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强弱之分最终体现在各自的采访行为和报道文本中,  相似文献   

14.
从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出发,以微博客作为案例考察分析,分析微博客媒介的背景、特点、以及微博上的人际传播关系,探讨虚拟人际传播新特征,并总结虚拟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盛玮  史果 《新闻前哨》2006,(7):54-55
现代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传播(包括传播信息的人及其所依存的媒体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对信息接收、评价、整理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对信息的反映反馈给信息传播,从而与传播形成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6.
正科普传播是所有科普基地的根本职能,传媒型科普基地在媒介渠道、科普资源和受众人群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科普基地大致分为四类:科教文场馆类、社会公共场所类、科研院所类和其他类。其中,其他类中包括中小学型、主题科普教育型、研发和创作型、传媒型等。以重庆市为例,课堂内外杂志社、重庆科普网、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都属于传媒型科普基地。课堂内外杂志社是重庆市科普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从基地类型  相似文献   

17.
刘宏 《青年记者》2012,(13):28-30
新闻媒体正在变成关系媒体 这不是说新闻媒体靠走关系,而是说人类的传播媒介似乎正在走回头路,这当然不是倒退,而是历史的螺旋式上升.这里所说的关系不是狭义的走后门,也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学,而是严肃地探讨传播媒介和人类关系之间的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鹏 《新闻世界》2011,(12):223-224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出现,作为传播类型中互动性最强的人际传播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尤其作为大学生,更多人选择了“宅”,其实就是宅在电脑前、手机旁。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这种独特的现象,并试图找出解决此类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播科学:我们需要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科普概念,在18、19世纪曾经呈现过不少令科学家陶醉的图景。那时会有贵妇人盛妆打扮了,在夏夜坐在后花园的石凳上,虔诚地聆听天文学家指  相似文献   

20.
戴元初 《青年记者》2012,(31):67-68
中国城市品牌传播从蒙昧到自觉的过程,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时期,因此,城市品牌传播承载着城市管理者对于外部资源吸纳的期待以及通过城市品牌推广使城市从众多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城市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相反,人们对于城市品牌推广能够给城市竞争力提升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充满期待。事实上,城市的品牌传播如同任何一项有意识的传播活动,传播者都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