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尹惠斌  游达明 《软科学》2014,(5):125-129,144
基于突破性创新的特征,借鉴传统创新绩效评价模式,从资源投入、技术产出、产品性能、过程管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6个维度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样本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评价进行模型训练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信度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产品创新的模糊前端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实施困境:如何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创意并从成千上万个创意中成功地选择。在综述传统突破性创新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辨析了突破性创新模糊前段的概念,系统阐述FFE管理的内容和步骤,并对其进行评述,作为突破性产品创新创意产生和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突破性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构建表达两者关系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神经网络结合实证数据对此模型和相关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导向、重组转型能力、内部基础研究和机会识别能力等突破性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大,而隐性知识创造和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等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较弱,由此,提出转变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供应商参与创新的理念,以充分激发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供应商隐性知识创造力,从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缺乏针对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形成组态的探析,本文在差错管理视角下,基于创造力交互模型进行剖析并构建了有利于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形成的组织、团队、个体跨层次交互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研究,在研究1中,对研发团队进行案例访谈,识别出团队突破性创造力跨层次交互模型中的团队过程要素——从错误中学习及其内部迭代机制;在研究2中,运用收集到的112份团队数据,通过fsQCA方法探讨了团队突破性创造力跨层次交互模型中的组织情境、团队特征、团队过程和团队构成相关要素如何与个体突破性创造力协同影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发现了“试错驱动型”“学习迭代型”及“资源主导型”3种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形成的组态。本文拓展了团队突破性创造力形成理论、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企业从创造力形成组态的源头激发突破性创新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度动荡与竞争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构建突破性创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以2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该模型和有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均能够正向调节突破性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国际研发联盟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理,本文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提出联盟方式、知识池及联盟网络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假设,以74家中国企业在2000-2010年参与的224个国际研发联盟为样本,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而合资则相反;知识池正向影响联盟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并进一步增强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紧密的联盟网络关系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为联盟企业推进突破性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突破性创新过程中领袖企业在组织上的劣势,认为已有的组织模式不适应于突破性创新的需要。通过分析项目负责人制的特征,认为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解决这类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不足,尤其是在领袖企业的组织模式的改进上,能应用于其突破性创新的管理。因此,本文应用项目负责人制,对这类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并建立了二元化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突破性创新项目的运行机制,对提高大型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本文首先阐述了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接着,从研究“小公司往往是突破性创新的源泉,而大公司往往只擅长进行渐进性创新”这一现象的原因出发,用市场轨道图为工具,阐述了突破性创新使在公司失败的过程,从而深刻揭示了突破性创新的本质。在上述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突破性创新立项评估的框架。由于突破性创新的复杂性,使用模糊评价方法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设计了突破性创新的识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团队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相对薄弱的分支,迄今为止关于创新团队(特别是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测评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的概念,基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期定性访谈结果确定了其量表的构成维度以及各维度的测量指标(题项),即完成了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量表的理论建构,进而对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包括内部一致性、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和律则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最终开发出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量表。研究结果表明,突破性创新团队智力资本量表由3个维度(团队人力资本、团队关系资本和团队结构资本)和14个测量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0.
分析突破性创新过程中领袖企业在组织上的劣势,认为已有的组织模式不适应于突破性创新的需要.通过分析项目负责人制的特征,认为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解决这类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不足,尤其是在领袖企业的组织模式的改进上,能应用于其突破性创新的管理.因此,本文应用项目负责人制,对这类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并建立了二元化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突破性创新项目的运行机制,对提高大型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璐  白璐  苏敬勤  长青 《软科学》2017,(2):141-144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选取2005~2015年国外创新领域发文量最高的前5种SSCI期刊为数据源,分析和综述国外创新理论核心期刊研究热点、趋势等.通过研究发现:performance、research-and-development、technology、knowledge、industry、firms、management等研究内容始终是2005~2015年间的研究热点;Smith A、Hekkert MP、Geels FW的3篇文章得到较高引用,为技术转移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动态资源观的视角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TBSMEs)在资源搜索、资源匹配以及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分析了其技术管理能力的结构性内涵及其动态演化过程。选取浙江省2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了TBSMEs技术管理能力主要分阶段体现为技术识别能力、技术迁移能力和技术加工能力等方面,且技术加工能力对TBSMEs的突破性创新绩效影响最大,技术识别能力和技术迁移能力次之。最后针对TBSMEs技术管理能力提升提出理论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兵云  陈圻  李邃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06-1414
 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研究结论却出现了分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差异化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对239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且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大,创新部分中介了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动组织遗忘对企业组织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浙沪皖地区268家企业的515份样本数据,以外部知识搜寻宽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主动组织遗忘的两个维度忘却学习和避免恶习均对突破式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新旧知识的搜寻宽度在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竞争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兵云  李邃 《科研管理》2011,32(4):59-68
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论却出现了分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竞争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对316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同。低成本战略对绩效存在直接效应和以渐进创新为中介的间接效应;而差异化战略并不能直接提升企业绩效,只能通过突破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营销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将环境作为调节变量,并将营销创新划分为渐进式营销创新和突破式营销创新,构建了公司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中东部八省市242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司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有正向积极影响,突破式营销创新在其间发挥了完全的中介作用,且环境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而渐进式营销创新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创业导向理论,为企业创业导向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相似文献   

17.
庞长伟  李垣 《软科学》2011,25(7):1-5
旨在分析不同的战略导向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重点进行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探究和模型的构建,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5个命题。分析表明,技术导向通过提高探索性学习来实现突变创新,市场导向通过采用应用性学习来促进渐进创新,企业家导向则同时通过提高探索性和应用性学习来有效地进行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42家A股上市的高技术产业公司在2010-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负二项式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知识耦合对其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多样性对知识耦合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负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而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技术多样性正向调节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丰富了知识与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来展开突破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梅德强  龙勇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13-1421
研究创业能力与创新类型的选择的关系。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演绎出创业能力的概念和维度,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164例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组织不确定性等动态环境下创业能力对创新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运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负相关,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组织不确定性与突破性创新负相关,其中组织不确定性加强运作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负相关关系,而技术不确定性减弱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