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包佶诗作年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估于贬岭南前作《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对酒赠故人》、《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答窦拾遗卧病见寄》;从岭南北返到兴元元年赴京前作《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秋日过徐氏园林》、《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翻经台》。余诗皆为贞元年间所作。  相似文献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由于二人年龄上的悬殊,生活境遇的差异,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并不多,除本诗外,还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二首,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又是颇有争议的作品.对此,明·胡震亨在《李诗通》中曾说:“玩诗意,乃偕一显者游禅寺和诗,疑题有误.”清·王琦亦说,他曾看到一个伪称宋刊本的《姑苏缪氏本》,颇有可取之处,该本认为此诗应是“赠孟六浩然”.他指出:“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讹”(参看王琦《李  相似文献   

3.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通常的系年是庆历二年,诸本皆无异议。但是欧阳修所和之苏舜钦诗却是苏于庆历三年南下山阳途中所作,因此他的和诗也应该是作于庆历三年。  相似文献   

5.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杂录宋代旧事,条末皆注明其述说之人,中有许多条文末注“始平公云”,而其卷五有一段话专记始平公事迹云:始平公自定州归朝,既入见,退诣中书白执政以求致仕.执政曰:“康宁如是,又主上意方厚,而求去如此之坚,何也?”始平公曰:“若待筋力不支,人主厌弃然后去,乃不得已也,岂得为止足哉!”因退归私第,坚卧不起,自青州至是三年,凡七上表,其扎子不胜数,朝廷乃许之,以太保致仕.是时论者皆谓公精力克壮,末必肯决去,至是乃服.  相似文献   

6.
库万晓、木斋二位先生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刊登的《论文同诗中之“子平”为苏轼》一文中认为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而孔凡礼先生却提出了异议,他提出文同诗中的“苏子平秘丞”不是苏轼的文献依据,文章并论及了苏轼未作舒州团练副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左思精研十年乃成的《三都赋》是中国辞赋史上京都大赋的绝响。“太康中兴”对揄扬时政的要求与以经致仕的社会风尚、炫耀博学的文人心理是其产生的深刻背景。赋文既歌功颂德,又反映了左思的辞赋观:赋自《诗》出;取材宜实;侈丽合经;诗赋相分  相似文献   

8.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相似文献   

9.
苏舜钦《暑中闲咏》诗补校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平骧先生与胡问陶先生合著的《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 1990年版 ,以下简称《校注》) ,扎实严谨 ,材料丰备 ,可谓研究苏氏作品的集大成之作 ,但惜仍有疏漏。例如 ,其中对于苏氏的《暑中闲咏》诗未作任何校勘 ,并注为吴中诗 (卷第四 ,二八九页 ) ,笔者以为 ,尚可补充商榷。今检《汴京遗迹志》(195 9年中国书店影印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 ) ,见其卷十“延庆观”下转引了陈颀《闲中今古》中的一段材料 ,曰 :  后于延庆观东偏道士房见一石刻 ,乃苏子美所作诗 :“瓜果浮沉洒半醺 ,满床书史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竹 ,卧看青天行白云。”因录…  相似文献   

10.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11.
据《苏轼年谱》,元丰八年(1085)八月下旬,苏轼从常州赴知登州任途中经过扬州时,杨康功献醉道士石请苏轼赋诗。在次年九月,苏轼在大风淮口舟中写下《醉道士石》诗。由此看来,苏轼作此诗时,他只是凭他的记忆写,石仍然为杨所藏,这就排除了苏轼在石上自书的可能性,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里的醉道士石上的苏轼的《醉道士石》诗并非苏自书,当是后代好事者所为。  相似文献   

12.
苏轼《琴诗》以琴声为喻阐释佛教缘起的道理, 是佛经寓言譬喻影响下的产物, 体现了苏轼诗歌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载酒堂考     
今人或云 :黎子云曾让居与苏轼 ,苏轼遂将黎宅命名为载酒堂 ;或云 :张中曾在黎宅外为苏轼建成了载酒堂。从海南方志、《宋史》等史料以及苏轼所有在琼诗文均未言及让居一事 ,可以推断 :黎子云不曾让居与苏轼。关于张中建载酒堂一事 ,现在史料除民国《儋县志·苏轼传》有明确说明外 ,其他史料均未明确说明 ,这个观点其实源于对一句话的错误理解。结合苏轼在琼诗文并无一篇言及载酒堂之建成的事实 ,可以推断 :苏轼贬儋期间 ,载酒堂并未建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女性开掘及实施主体意识的世纪。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诸多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施叔青就是其中十分浓艳的一枝。仅从其侨居香港这一阶段中所创作的《愫细怨》中的主人公愫细这一形象来分析,我们便可清晰捕捉到一位在经济、精神、文化上极具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者多持苏轼来舒之说,其论据主要有三:其一,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郊游舒州;其二,苏轼曾到任舒州团练副使之职;其三,安庆地区方志所载苏轼诗文均言及在舒州郊游。但仔细考订,苏轼与舒州未曾谋面:一则苏轼在黄期间未得离开,何谈郊游舒州;二则苏轼并未到任舒州团练副使;三则府志记载诗文多非苏轼所作。  相似文献   

16.
苏轼乐山遗迹有11处之多,分布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献可稽的苏轼当年足迹到过而以后人的纪念形式留传至今的遗迹,形成时间较早,一般在南宋以前;第二类主要是因为苏轼有关乐山活动及民间传说形成的遗迹,时间较晚,一般在明代以后。经笔者实地调查,知其保存状况或好或坏。笔者认为,苏轼乐山遗迹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乐山乃至四川继承和宏扬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吸取以往开发保护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文物法》"整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现存东坡遗迹的开发保护留传工作,以提高乐山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乐山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集合注》是冯应榴以7年时间笔耕不辍编著而成的鸿篇巨制。冯氏在披阅王、施、查三本注后,见其卷帙不同且体例互异,因此援证群书,汇集各家注释成就此书。从而形成统一的注释体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兴起了一种奇特的体-隐括体,而开这一体风气之先的便是苏轼。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隐括词,本拟举其中的两首,与原作进行比较,赏析,以期读对隐括词有一个大略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