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要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还要不拘形式地写想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翱翔;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他们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2.
所谓个性化作文,褓程标准勘中提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指出写作的愿望应发自学生内心,写作的内容应来自学生见闻、感受和想像,写作应不拘形式,作文的思想发自学生肺腑,语言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而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第一、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写出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什么?《课标》指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小学作文教学,应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才能达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的目标。“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正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放开种种束缚,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强调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三自引导”的作文教学研究,即“自能作文”、“自改作文”和“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自能作文、自我创新,渗透素质教育,围绕认识、情意、技能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了凸显“自由表达”这一新理念,在“总目标”中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在“阶段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狭隘地理解“自由表达”,认为“自由表达”就是“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无所忌、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信心得以增强,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在乐此不疲的参与中,其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8.
黄雪峰 《教育艺术》2003,(11):20-2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小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只有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好文章。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简直成了令学生无比烦恼的苦差事。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让学生由“怕作文”而转为“乐于作文”呢?一、依据教材。不拘形式,激发兴趣新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提倡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己确定要表达的中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0.
张常清 《教师》2012,(27):62-62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习作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生活中体验、感悟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表面,用“心”去体验,则能捕捉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反应。这种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培养和练就。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领到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趣,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自由地徜徉、尽情地放飞。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汲取到鲜活的血液,书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依据课标提出的: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本预设着重围绕“假如我会变”,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表达,展示他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蒯福棣谈咨询台让学生“不拘形式 ,自由表达” ;不仅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且鼓励学生写想象的内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要能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记实作文” ,就是写熟悉的人、事、物、景 ;“想象作文” ,就是写想象中的事物。大纲把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提 ,把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提到比较高的位置 ,这是充分考虑了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这样 ,学生的习作就会有比较丰富的内容 ,儿童的创造力也能在习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第…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倡导自由作文发展学生个性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培养自由作文能力 (一)自由拟题。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依据课标提出的: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本预设着重围绕“假如我会变”,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有创意地表达,展示他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相似文献   

15.
我手写我心     
崔秋菊 《农村教育》2005,(7):120-120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担倡自由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说服学生不要“怕”作文,其次才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表现等。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下笔者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此,足以凸显想象作文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不仅是教学目标和建议,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根本意义上讲,只有解除了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束缚,才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等。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了许多建议。如“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种教学思想无疑是科学的,学生只有以自己的个性去习作,才会对习作产生兴趣,才有足够的信心去习作,才会写出有生命的作文。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陷入误区,主要表现在:误区一:个性化就是求异化我们主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意识、创新意识,但求异、批判、创新并不是先对…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无所忌、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信心得以增强,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在乐此不疲的参与中,其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教学目标1.能有顺序地观察、描写一处景物,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3.通过学习例文,要求学生掌握生动、具体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