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回放: 2005年9月25日,四川西华大学公布了一个处罚决定:受处罚的48名大学生集体被“勒令退学”,原因是这些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支持者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无疑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应当严肃处理。反对者认为,学校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把学生赶出校门。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四川西华大学“48名学生考试作弊被勒令退学”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诚信的警钟。起因:2005年6月底,西华大学2004级的一些学生未能通过高等数学期末考试。随后,他们接到了补考通知。7月25日和26日,学校组织了上一学期《经济数学》《高等数学》两门课程不及格学生补考,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是教师在阅卷中发现有48名学生请人代考或充当“枪手”,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以及导致考试作弊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作出了实事求是地分析 ,认为杜绝考试作弊必须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教师和班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齐抓共管 ,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某大学对考试作弊的48名学生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由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种媒体竞相炒作,其中12名学生准备将学校告上法庭,法律界人士振振有词。其焦点是:学校做出了勒令  相似文献   

5.
针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监管措施?文章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和教师监考偷闲的原因,认为作弊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博弈的结果.学生作弊概率不是取决于对学生的惩罚力度,而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频繁作弊作出的反应,因此不仅要加大学生作弊的成本,更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考场作弊.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事     
1、2004年11月9日,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专为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全校800余名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露天进行答卷。  相似文献   

7.
杂感二则     
鲁人 《师道》2007,(Z1)
从学生考试作弊看羞耻感的缺失眼下,学生考试作弊,似乎成了顽疾。虽然,每次考试前,老师讲,学校强调,并采取抓到立刻公布处分决定的严厉方式,却每每有学生置若罔闻。常常是了上一场的处分决定的余声未落,下一场又有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考试效果的好与坏决定学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能否适应适用于社会。但自从有了考试,考试作弊也就随之而产生并蔓延起米。 一、考试作弊的种类 考试作弊从古代科举考试时产生,有冒名顶替、偷换试卷、火带文册等形式,现在除具有古代的形式外,还有抢占有利考试作弊的位置;在课桌  相似文献   

9.
正126名学生126道试题。1月18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刘一书老师为2011级人力资源专业的126名学生各出了一道"专属"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彻底杜绝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1月19日《大河报》)为防止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老师为126名学生各出了一道"专  相似文献   

10.
浅议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源头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 ,我校连续发生三起考试作弊学生不服处理决定而引起的诉讼 ,使我们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近年来 ,教育部屡下通知 ,希望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阻止考试作弊之风的蔓延 ,各高校也加大了对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但事实是作弊之风并未被完全遏制 ,有时还出现反弹 ,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许多有识之士指出 :“考试作弊现象不禁止将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一个很大的失败。”所以 ,杜绝考试作弊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杜绝和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应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  相似文献   

11.
眼下,学生考试作弊,似乎成了顽疾。虽然,每次考试前,老师讲,学校强调,并采取抓到立刻公布处分决定的严厉方式,却每每有学生置若罔闻。常常是了上一场处分决定的余声未落,下一场又有学生继续作弊了,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校普教生与成教生中,分别随机抽取324名和481名在读学生,结果表明:两类考生在考试作弊态度上基本没有明显的差异;超半数的人对考试作弊感到麻木,并且有过考试作弊的行为;广大考生对于考试严肃性的漠视程度已是触目惊心,对于严肃考试管理的现状缺乏信心;考试作弊原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诚信道德危机的主要表现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近一时期,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手机作弊等。2006年初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湖南大学的9名学生请“枪手”代考,中国农业大学11名学生请“枪手”代考,湖北省的几个考点由于严格把关,一下子就查出几十名“枪手”……各大高校都多少存在伪造证件请“枪手”替考等严重的舞弊现象,行为恶劣,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3年11月,全国各类学校公开查处大小各种考试舞弊事件共2513起,不少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勒令退学…  相似文献   

14.
杂感二则     
鲁人 《师道》2007,(8):35-36
从学生考试作弊看羞耻感的缺失   眼下,学生考试作弊,似乎成了顽疾.虽然,每次考试前,老师讲,学校强调,并采取抓到立刻公布处分决定的严厉方式,却每每有学生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5.
咨询台武汉大学不久前公示了对13名考试作弊的学生的处理决定,其中3人被开除学籍,4人被记过,两人被严重警告,4人被留校察看。与这种有所区分的处分不同的是,早些时候,一所大学7名学生因在考试中夹带纸条或将资料内容抄在课桌上面等而一律被开除学籍,并被要求在48小时内离校。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是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分析了我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动机,提出了预防或减少学生作弊的对策和措施,以降低学生考试作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1—16岁学生对作弊现象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间接故事法,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约11—16岁)336名男女学生进行测验,试图发现中小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发展规律。对研究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表明:(1) 对比较复杂的情境中主人公考试作弊的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多数不能根据动机意向、而根据其行动本身作出判断。小学六年级(13岁)及其以后的学生方能根据动机作出判断;(2) 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在判断中大多重视作弊行动本身,因而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而初二~高一学生则有许多人从个人经历、故事所激起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影响作弊产生的外界因素持批判态度出发,对作弊现象持比较缓和的态度;(3) 当让被试充当角色作出自我评价时,随着年级增长愿意坦白地作出自我评价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小,且各年级男生均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作弊动机;(4) 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在小学四年级以前,主要是在实用主义水平上(重视作弊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师的批评),小学六年级以后,过渡到伦理与社会关系水平(重视作弊对品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初二~高一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一达到世界观水平(重视作弊对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6,(5):62-62
武汉大学不久前公示了对13名考试作弊的学生的处理决定.其中3人被开除学籍,4人被记过,两人被严重警告。4人被留校察看。与这种有所区分的处分不同的是.早些时候.一所大学7名学生因在考试中央带纸条或将资料内容抄在课桌上面等而一律被开除学籍.并被要求在48小时内离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消除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考试守则,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并且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笔者对6所学校100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42.3%的中学生承认自己作过弊,17.6%的学生反对作弊,而高达40.1%的学生对考试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作弊太平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角度,找出中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和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从中学生作弊的整个过程看。它一般经历了矛盾的产生→作弊动机→作弊行为这三个阶段。具体地说。矛盾的产生是源于现状与要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考试时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低于试题的要求,这种矛盾是作弊心理产生的第一步;在这种矛盾的支配下,学生感到自己可能不会解答试题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