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4月22日晴"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这是我们刚刚学习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中最让我感动的话!也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周恩来总理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我掩卷沉思: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担负起振兴民族的责任。我们也是少年,又该怎么样呢?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华正处在腾飞时期,和平年代长大的我们衣食无忧,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我们长大成人。有没有本事让中国强大?有没有本事让外国人不敢轻举妄  相似文献   

2.
峭壁上的树     
<正>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翻浆的心》是一篇构思精巧、扣人心弦的小小说。本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构思精巧,立意深远。本文构思的精巧首先表现在文章标题的别具匠心,寓意深刻。"翻浆的心"显然是喻义性的。"翻浆",本指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而"翻浆的心"则是指"我"(包括司机)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  相似文献   

4.
我终于想通了,我还是长吧,长大了就不再受老天爷的气了。我的命运不如你,我是一棵长在峭壁上的树。我是一棵松树。几年前,我还是一颗松果里的一员,无情的风  相似文献   

5.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最平淡的语言述说最丰富的情感,王崧舟老师执教本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写作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细细梳理,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三次练笔,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层层推进,丰厚了文本,激发了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使学生对文本特点的领悟水到渠成。情感体验,在想象中刻骨铭心第一次练笔:师:在千万棵树中遇见这样一棵树,在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样一只鸟儿,这棵树、这只鸟儿长什么模样?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  相似文献   

6.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是诗歌,尤铭的《峭壁上的树》是散文。一诗一文,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7.
8.
《峭壁上的树》是一篇歌颂生之力、富有蓬勃向上气息的散文,意境深远,主旨鲜明,语言凝练,处处给人美的感受。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善变、巧思、妙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伟光 《阅读与鉴赏》2009,(11):41-41,40
薛涛的《十离诗》历来被认为是诗意乞怜、诗格卑下之作。但联系诗人的特殊经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薛涛虽然身份特殊,处境独特,却没有被命运击败。在《十离诗》的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出了她对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相似文献   

10.
马以 《初中生》2013,(5):54-58
【导言】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文学大师。其作品在意大利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代表作有《通向蜘蛛巢的小路》、《阿根廷蚂蚁》、《马可瓦多》、《看不见的城市》等多篇(部)小说。《马可瓦多》由20篇独立短篇小说组成,每篇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叫马可瓦多的人物。《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即是其中一篇。【原文】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把利刀从缝隙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所。  相似文献   

11.
《树》是美国女散文家玛·格丽娜的名篇,它是篇极为精短的美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散文诗,语言清清淡淡的,但情感却深厚浓郁,有点印度诗人泰戈尔散文诗的美感和纯情。《树》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题目与内容的反差。它似写树,实写人,可以  相似文献   

12.
张抗抗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相似文献   

13.
生命金克木生命是一粒白点儿,在悠悠碧落里,神秘地展成云片了。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在飘摇的小艇中。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了,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一丝丝一丝丝地随着西风消逝去。诗人金克木用真心、用真情写下的这首《生命》的赞歌,篇幅虽然不长,但言简意赅,短短几句就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知道,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感情,这首诗的作者就是用一系列的物象赋予生命以白点、云片、低气压的太息、蟋蟀声等,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物象,却恰恰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1,(26)
作者小传:汪国真(1956~),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红,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曾让无数大学生、中学生等广大青少年为之动情。90年代初,汪国真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引起轰动,风靡全国,掀起了汪国真  相似文献   

15.
这篇散文文笔优美,主题鲜明。遮过对石缝中顽强生存的小草的描绘,歌颂在艰难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即坚强的品质。仅靠些许的光线和点滴雨星,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非凡的毅力。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坚毅的品格正是当下许多青少年所缺乏的。当看到赢弱的小革尚能拼命地从石缝中挤出,乐观地生长着,我们是否会有些感动.是否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16.
方芳  王老实 《辅导员》2011,(11):11-12
作者小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8岁写诗,开始展露出非凡的才华,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相似文献   

17.
18.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3篇课文,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本单元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含蓄深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庄瑞兰老师采用以下四个环节教学:(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2)字词切入,梳理脉络。(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4)移情体验,升华情感。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体验感应文心脉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扎实统一,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最平淡的语言述说最丰富的情感,王崧舟老师执教本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写作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细细梳理,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三次练笔,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层层推进,丰厚了文本,激发了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使学生对文本特点的领悟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生命 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人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