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封建社会的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政官,但典故中的宰相却形象各异。伴食宰相。唐朝的卢怀慎和姚崇同为宰相,卢怀慎自感才能比不上姚崇,所以遇事就推诿,不敢负责,因此时人就称其为“伴食宰相”。后用“伴食宰相”指那些白吃饭不干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如果要在古代的宰相中评选一位最佳配角奖,唐代的卢怀慎可能当仁不让。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伴食宰相"。说白了,就是"陪伴吃饭的宰相"。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沦落到只能陪人吃饭的份儿上,不能不令人觉得有些尴尬。说起"伴食宰相"的绰号,还是有些来历。当时与卢怀慎一同为相的,还有姚崇。姚崇以"善应变成务"著称,能力超强,深得皇帝的信任。卢怀慎自觉能力不比姚崇,所以每有政务上的事,  相似文献   

3.
姚崇与张说同为唐玄宗时的著名大臣,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很僵,姚崇曾借故把张说贬到扬州做官,张说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4.
姚崇,是中国盛唐时期的著名宰相,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对姚崇的生平事迹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开元之治”和借鉴历史的经验。本文试对姚崇的生平和政治业绩加以论述,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教。一姚崇的生平姚崇,本名元崇,曾改名元之,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以南陕县)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和北宋欧阳修、宋  相似文献   

5.
姚崇,陕州硖石(今属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两《唐书》有《姚崇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其世系,然俱有谬误与缺憾。根据史料与出土石刻,对其家世、故居、地方任职、生卒年份、谥号及兄弟等进行考证、正误、补充,以期对姚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考试》2014,(12):55-57
<正>以下为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版块"试题: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  相似文献   

7.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与周围环境发生交往的活动。正常行为是指那些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和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非正常行为是指那些损害人的身心发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与礼仪要求等基本准则的行为,人们称之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有的称之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前苏联称之为“偏离行为”,在美国则称之为“越轨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的那些妨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施以特别教育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姚崇同一批官员关系不好,这批官员分作两类:一类是有政治投机行为的侥幸之徒及其依附人员;另一类是品质龌龊、政见歧异的人。姚崇参加过神龙元年(705)的军事政变,但不是积极分子。从这次政变开始,八年间共出现四次军事政变。唐玄宗亲政之初,姚崇再次回到中央当宰相。他具有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正直耿介、坦坦荡荡的政治品格。他讨厌政治投机分子,反对阴谋政治,反对军事政变,追求施政的最佳模式,为开元之治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的心理生活极其复杂。在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中,有些是正常的心理,有些则是反常的;有些是有益的心理,有些则是有害的。那些有益的、良好的心理,我们可以称之为健康的心理;而那些反常的、有害的心理,便可称之为变态的心理。 教师是育人的人,不仅要靠学识和才华来工作,还要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105页:“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王景做宰相,形成了唐朝全盛时期。”表述容易使人误认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形成只是因为唐玄宗任用了姚崇、宋王景为相,忽视了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唐朝“全盛”实有深因$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1.
加斯顿把在声望较低或处于边远地区的机构条件较差的地方任职,抑制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产生消极影响的现象称之为"波敦克效应"。那些边远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教师感到待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  相似文献   

13.
小松     
自小利头呆单里,而令渐觉出篷篙。时人不识凌云术直待凌云殆道高。 小松树很小的时候,被掩没在深草里,它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那些关心小松树成长的人,渐渐发觉小松树已从蓬篙的遮掩中长出来了,它渐渐长大了。那些世俗的没有见识的人,却不认识它是“凌云木”,是栋梁之材,直到它长成“凌云”之木时才称赞它长得高。诗人通过对小松树的精炼传神的描写,嘲讽那些眼光短浅的“时人”。诗人把播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融合在一起,使这首小诗富有情趣,耐人寻味。-小松@杜荀鹤  相似文献   

14.
姚崇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两《唐书·姚崇传》史料在一些时间、名姓,乃至史实上存在一些差讹。据《旧唐书》作本校,据《新唐书》和唐宋政书、类书如《唐大诏令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唐会要》等作他校,以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作佐证,对读史中所发之疑问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组织修订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多数人印象中,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室统治日渐衰微,礼制僭越现象此起彼伏。如果仔细分析史籍中的记载,我们仍可感受到春秋时人崇礼重信的礼乐修养。春秋贵族以礼乐控制社会,尊礼重乐风气浓厚;时人重视言辞举止,礼乐修身成为理想的君子品格。礼乐崩坏是渐进的过程,春秋社会的主流思潮仍然以尊礼重礼为本,从整体上看春秋社会对"宗周礼乐"传统的保持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16.
围绕禅宗"旧时人"和"旧时行履处"这两个核心概念,禅人学者们的悟境诠释矛盾重重、十分混乱。百丈怀海禅师曾说"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冯友兰先生则认为百丈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再如高峰原妙禅师悟后却说"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基于同样的核心概念,他们对悟境的诠释却展现出多重矛盾,这是为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考察,我们发现百丈和原妙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一种诠释张力,其本质完全可以共存乃至互补;另一边,冯友兰先生却因为混淆某些核心概念而不经意地扭曲了百丈本义,继而又通过改变百丈原话来自圆其说,致使诠释扭曲的局面更加混乱。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相似文献   

18.
1932年5月1日,施蛰存、杜衡(苏汶)、戴望舒编辑《现代》杂志,刊载相当多的诗歌,诗风大致相同,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同时,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曾国藩等洋务派清楚意识到"和戎"外交政策对中国带来一定的损害,并会遭到时人的非议。但为了维持统治和实现自强,就必须采取"和戎"以保定"和局"。虽然他们的外交政策遭到顽固派极大谴责,但他们并不认为中国进一步衰败的罪责该由他们以及他们的外交政策承担。相反,他们认为那些拒绝并反对学习西技以自强的顽固派才是真正的祸国者。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正>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