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因指具有高传播力、强模仿性、不定向变异的文化传播因子。本研究借用西方模因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官宣体"的产生、传播和演变过程,探究模因与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模式。具体研究以2018年10月16日热议的"官宣"体为例,解释强势模因的成因,并通过解构个案发现模因在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作用方式与模式,经遴选后的模因含有文化培植力,具备文化在生产与扩散能力。最后,研究提出在青年网络文化的结构空间中若能部分过滤负面模因,可巧妙促进主流文化与青年流行文化的弥合。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答社区利用Web2.0方式重建了人与信息的关系,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社会发展环境和"Living Library"推广产生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吸收借鉴网络问答社区知识服务模式、重视隐性知识采购、参与问答社区服务平台,以满足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3.
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网络信息消费是"两化"融合进程向社会层面的扩展,是对社会信息化的反应。论文以Web2.0为背景,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当前网络信息消费行为模式,力求为提出科学网络信息消费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媒大学5月17日举办中国传媒与品牌官沙龙,第一期邀请宝洁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爱国者集团总裁冯军做"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外企业品牌传播PK"主题分享。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书记薛永斌、MBA学院副院长郑苏晖、多位来自中外知名企业的品牌官、中国传媒与品牌官联席会创始人、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叶飞先生以及MBA学子近两百人参加  相似文献   

5.
李林容  黄晓晓 《新闻知识》2013,(3):27-28,40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几乎在某种意义上都被"社交化"了,网络社交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人人网、开心网等在持续火爆发展之中。显然,社交网络的生发和兴盛并非偶然,追根溯源,与中西方一些相关的文化理论影响密不可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在中国文化里,儒家社会是一个"关系导向型"社会。以孔孟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6.
苏婉 《东南传播》2016,(7):94-96
新媒体的崛起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传统的理论和模式都被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新的探讨,福柯笔下的"规训与惩罚"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热烈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对网络社会背景下关于"规训与惩罚"所作的学术探究进行简要梳理,以明确在网络社会对"规训与惩罚"所作探讨的偏向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陈静 《黑龙江档案》2014,(2):100-10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档案的价值逐渐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可,档案信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社会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作为"档案信息的集散地"与"社会历史的记忆库",其服务方式正在实现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与日趋完善,为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开展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靠、实用的理想平台——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也已成为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必然选择。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在信息技术进步与网络环境发展条件下所必须面对的全  相似文献   

8.
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互动模式,网络直播已站在了当下互联网的风口上,在2015年即达到了90亿的市场规模。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论的视角,为理解网络主播如何在直播场域中以符合当下社会情况的生存心态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更有效的经济资本,提供了理论解释。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未来的网络直播应走向有个人时尚分辨度、有实质,并能真正戳中网络"痛点"的内容营销模式,才能使主播更好地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兑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新媒体迅速崛起。面对来自新媒体的压力,传统媒体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积极探寻新传播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之道。这一趋势也促使许多新闻提供商考虑建立网上付费模式——"付费墙"(Pay Walls),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自2011年以来这种模式逐渐从少数报纸采用的特例模式,成为众多欧美报纸的共同选择。"付费墙"模式并不是传统报业媒体转型期间颠覆性的改变,但是又不能将其简单概括为由免费到收费。"付费墙"模式的产生及发展也意味着传统报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其生产经营模式的商业性转变。因此剖析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深入了解"付费墙"制度的商业逻辑、可行策略和适用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在国内运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如今,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不再简单以血缘或地缘关系来连结彼此,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社区豆瓣网为例,对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兴趣建立的"陌生人"社交机制,并分析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所达到的文化认同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6):11-17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大众社会转变为网络社会,社会结构的变迁将引起社会关系的重构、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作为"社会皮肤"的舆论生成发展路径,也将顺应这一趋势发生转型和重构。本文在分析大众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关系和传播模式的基础上,预测了社会舆论传播范式由大众社会"沉默的螺旋"到网络社会"意见的长尾"的衍变趋势与路径,为网络社会舆论生成演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行动者网络”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问题的凸显催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在阐述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之着力点——"社会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指出日本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模式构建、构建力量与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本土化的"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21):35-38
在国家打击网络谣言过程中,一些舆论将官方不实信息称之为"官谣"。在历史进程中,"官谣"也曾作为一种政府行政手段,发挥过一些至少不是消极的作用。然而,时下"官谣"却演变为传达"官意"的方式,不但有损政府公信力,也消解着法治公平,反映了个别人员和部门的行政惰性和惯性。这就需要引入多种治理方式破解"官谣"。  相似文献   

14.
崔林  吴昊 《青年记者》2022,(3):70-72
以"五大主体"平等协同模式为核心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组成了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应在顶层设计层面创新治理的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协作,提升治理效能;在治理实践上聚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两大中心工作;在技术创新层面提升智能化实现能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向治理现代化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探讨社会网络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在理论上的关联,并在关系层次和结构层次上加以论证,进而研究社会网络关系维度中各种因素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存在的影响。重点是构建一种知识共享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模式,并研究其应用过程。该模式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企业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结构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并解决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最后提出该模式知识共享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麦克卢汉"传媒即讯息"的论断,以独特的方式提醒人们,媒介本身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忽略。作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兴媒体——微博,更以其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技术特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交往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治理结构。中国当前正处于"危机凸显"与"战略发展"并存的关键时期,各阶层利益分化,博弈加剧,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宏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微博工具所引发的网络政治效应,认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技术和资本力量双重作用下产生的景观,其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模式和视觉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带货更是2020年的最大"风口"。本文基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视角,探讨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介形态作为一种景观呈现形式,如何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其火爆背后的表层和深层逻辑如何,技术支撑和资本运作下网络直播如何塑造景观以"迷惑"受众产生消费。  相似文献   

18.
由风行与SMG百视通首创的"台网融合"模式,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三大主流模式之一近几年,随着网络视频领域的不断洗牌、资本市场的战略转移,诸多网络视频类企业纷纷以"抱团取暖"的形式集体走"合","台网融合"则成为网络视频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是文官任职资格中的重要条件。唐代礼官的选任之所以看重文才,与唐代政治文化背景、所强调的参政之"文"的性质以及礼官的职事内容均密切相关。礼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因礼官职能及官员品阶而不同。以礼官职能而论,礼部礼官较太常寺礼官更为重视选任者的文学才能;以官员品阶而论,低品阶礼官较高品阶礼官对文学才能要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历史传统进行梳理,认为社会力量是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中外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活动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而目前弱势群体的激增与知识资源的供给不足足社会力量兴起办馆助馆热潮的现实原因.社会力量办馆助馆有四种模式:独立建馆办馆、捐资建馆与捐书助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志愿者服务.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走"官办民助"与"民办官助"相结合的道路.目前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热潮将引发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图书馆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