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是孔老二按照“取可施于礼义”的原则刊定的,是为复辟奴隶制度制造舆论的儒家“经典”之一。这篇文章对孔老二删定诗篇的反动目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批判;对于《诗》的成因、阶级性及其历史演变,也作了剖析。目前,在批判《诗》的过程中,对其中某些篇章即所谓“变诗”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对这  相似文献   

2.
孔老二站在没落奴隶主的反动立场上,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反动谬论。胡说什么奴隶主是“生而知之”的“上智”,奴隶是命定受压迫的“下愚”,这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并且把自己打扮成“生而知之”的“圣人”。孟轲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鼓吹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胡说什么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而不是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复辟的政治需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看中了孔老二反动思想的核心——“仁”,他把这件破烂货拿来涂上一层新漆,作为向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的武器。对此,我们必须彻底批判,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什么是孔老二的“仁”?他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在《论语》中直接谈“仁”达五十多次,什么“德政”呀,“爱人”呀,“忠恕”呀,“孝梯”呀,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复辟已经崩溃了的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在孔老二看来,“仁”,就是对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都应当体贴照顾,不许动他们一根毫毛;奴  相似文献   

4.
《孝经》是孔老二给他的得意门徒曾参讲“孝悌之道”的言论,相传经曾参编纂成书。它被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也是为他们培养“忠臣”、“孝子”的反动教科书。最初,“孝悌之道”作为宗法奴隶制的基石,是为奴隶主阶级利益服务的伦理道德。到了汉代,随着奴隶制复辟危险的消失和封建制本身固有矛盾的激化,地主阶级转而乞灵于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孔老二和孟轲不遗余力地宣扬“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谬论,是为他们培养复辟奴隶制的“人才”服务的。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这种反动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剥削阶级奴役,压迫人民的精神枷锁。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极端仇视工农、鄙视劳动,他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千方百计地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史上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孔丘所处的春秋晚期,是奴隶制行将崩溃的剧变时代。随着奴隶不断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蓬勃兴起,打乱了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老二这个维护奴隶制的顽固派,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覆亡,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反动思想体系,提出了“克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的诗论,是在“兴”论框架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包含“发兴生意”论、“景情相兼相惬”论、诗“境”论等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潜体系”。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古代诗论从“兴”论发展出“意境”论的脉络。王氏的诗“境”论还不是完善的“意境”论,但已揭示了后世所说的“意境”的发生论机制和最基本的性质。王昌龄称得上“意境”论的先驱者或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诗经》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属于《王风》、《郑风》和《唐风》。上博简《诗论》提到的《汤(扬)之水》究属何篇,是一个比较费解的问题。从诗旨上看,简文所指者当属《郑风》。由诸篇《扬之水》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兴”与“比”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9.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但是,林彪这个政治骗子,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竟敢违背革命人民的意志,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疯狂鼓吹反动的孔孟之道,特别是把剥削阶级的祖师爷孔老二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接过来,作为他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在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不到三个月  相似文献   

10.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从而使诗作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意义,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活动,滋养了其经唱歌诗传统。彝族社会毕摩传习中特有的诗教方式,是彝族经唱歌诗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以诗论诗的独特诗论,是彝族传统诗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彝族诗化经唱、毕摩诗教方式以及诗论,三位一体呈现了彝族悠久的诗学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孔家店的二老板孟轲,为了推行其“克己复礼”的反动路线,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炮制了《地利不如人和》这篇黑文,妄图以儒家“仁”、“礼”的说教,来对抗法家的耕战政策,维护摇摇欲坠的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两千多年来,这篇文章被孔孟之徒大加鼓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所有涉及孟轲的古典文献无不载入,注释翻译,连篇累牍,流豫甚广,影响极深。现代中国的孔老二林彪,和一切反动派一样,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是一个文化命题,在《左传》里与政治外交结缘,成为高层次交际的表意载体,梳理《左传》引诗言志的方式及其它,对于“采诗”、“诗教”、“诗论”等等方面都能引发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T:亚里土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理味的。但是现代很多诗的流派反对此说,他们强调存在主义,讲直觉自我表现,讲潜意识,讲神秘主义,讲语言形式。一万个诗也许有十万种诗论,也许每一首成功的诗均有一种诗论。 L:异中有同。泛系诗素律指出,典型诗其素因坐标是近同共大维的,具体的诗论或诗作在这些素因广义坐标架中各有侧重取权而已,泛系诗论是在泛系哲学十论的基础上对百家美学、百家诗学的一种探索性总结,这与古今中外诸子百家之说是不同的。这种诗素坐标法阐明了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上博楚竹书《诗论》以较多文字评述了《诗.召南.甘棠》,指出《甘棠》表达了民众敬爱召公并延及其所休憩的甘棠树之情感。《诗论》强调“敬爱其树”、“其报厚矣”,这种对甘棠树的爱护,不仅由于召公曾舍于树下、听男女之讼于树下,从上古风俗的角度考虑,还包含有民众对“甘棠”作为社树的尊崇与爱护。  相似文献   

17.
诗之为诗,正在于它给人以生的勇气。 诗论,能引人深入审美境界获取生命的真正尊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嬗变中,中国古代有辉煌洁瀚的诗歌,也有丰富精深的诗学理论。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诗论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建构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论体系,使我们获得高情感与高艺术的平衡,沉醉于诗意世界,寻回精神的家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19.
孔丘思想的核心是“仁”,孟轲把它发展为“仁政”。几千年来,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无一不对这个东西唱赞歌,将其神化为“圣道”。钻入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也打出了这面黑旗。因此,“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到底有没有“仁政”?林彪鼓吹“仁政”的目的何在?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与欺骗性,对于认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诗话是一种独特的诗论体制.它常用取“比”明理的修辞手法,对诗艺进行多方面的阐发,或探讨诗的渊源流变,总结创作规律;或考证故实典故,品(?)诗人诗作等.由于用形象的比喻论诗,便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形象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