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六年第六期上载了李洛川同志的《“教有法,无定法”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的文章,读了之后,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教有法,无定法”,这的确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李洛川同志说的那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原则。”但李洛川同志认为,所谓“教有法”的“法”,指的是教学的原则、规律,是人们进行语文教学所必须依据的一般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读了程顺之同志《我对“教有法,无定法”的看法》一文(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五年第四期》,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讨论.程在文章里提出:“教有法,无定法”这一提法,“反映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更表述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理由是:其一,这种提法“否定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二,“它反映了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得出结论:“看出了‘无定法’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应具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周传玺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因此,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以及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型等,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将各种...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由于长期强调“文无定法,教无定法”,以及“彰显教师个性,教出自己风格”的理念,所以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你有你的上法,我有我的教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登坛的局面。由于这样,致使教师们在教法的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既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巧选教法,基本上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教材特点巧选  相似文献   

6.
“定法”“无法”与“三板斧”──语文教学琐谈之二知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但是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那里,“教学有法”变成千篇、干课一教;“教无定法”变成了随意盲目。前者严重的程式化,不管教学内容深浅、雅俗、长短一律公式化、...  相似文献   

7.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这是对教学方法众多、变化多样的最好的注解;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有高校的教法与学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变语文教学为研究性学习,用人文知识和科学精神去充实学生的心灵,在循序渐进、刺激相继中开  相似文献   

8.
戴媛媛 《成才之路》2009,(33):I0014-I00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改革方案。令我们目不暇接。“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因此,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性格以及教学设备、教学对象、课文类型等,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将各种教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个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目前存在着许多矛盾,一是课程性质和学科体系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给学科本身的教法研究和实践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采用的教材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三是对教法课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有人认为“教无定法”,“有知识不愁不会教”。因此,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这门课的任务,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教学能力,就存在着不少困难。学生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往往处理不好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教无定法”还是“教学有法”一直都是我们教育同仁争论的话题,笔者的观点是要“因材定法”,即一篇课文教者可以用多种方法去教学,但确定用哪一种教法,必须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语文教学的规律,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列举多类课文与采取的相应教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常言“教无定法”。任何一篇课文 ,任何一节课 ,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种种教法。但无论何种教法 ,都应以修订版“大纲”为先导 ,以教学的对象、内容和目标为转移 ,突出“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启动语文教学的“最优策略”。一、选择“因人而异”教学策略———避免“千人一面”倾向“因人而异”教学策略 ,是指教学中要区别不同的对象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避免教学中“千人一面”的倾向。首先 ,要立足学生实际 ,从学生“好学”与“学好”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如教学《草船借箭》 ,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策略的教法。第一种教法 :先引…  相似文献   

12.
新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新颖,给初中语文教学送来了福音.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负担,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来一场“革命”,改革传统的“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法,代之以“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种种不同的教法,如导读式、组合式、提纲式、一次多篇式、短文开路式、以练带讲式等等。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千条江河归大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不教”的崇高教学境界呢?我作了以下的点滴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不少,对这些名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法原则同样适用。近来,有研究者指出,“当教学文本的文体样式确定下来,‘教学有法’则表现为‘教有定法’”,即“文体既定,教有定法”。[1]那么,是否文体样式一旦确定下来,我们都可以用相同的教法去上课?换言之,诗歌就是这样教的,小说就是这么读的,散文教学可以先这样后那样?显然不是。所谓“文体既定,教有定法”,其内涵也不应被这样机械地解读。不管何种文体,在教学过程中,紧要的一环就是学情调查。学生不同,教法相异,当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活动。“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方法比较多、一般常用的有讲述、谈话、类比、提  相似文献   

15.
谈教无定法     
“教无定法”中的“法”,就是教学方法,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定”就是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教无定法”即为教学中没有、不能、也不提倡固定一种或某种教学方法.但这绝不是说教学没有了方法.提出“教无定法”意在提醒每一个教学工作者要面向实际,不拘泥于某种教法,灵活多变,因人因课,选用最优教法,获得高质量.那么,怎样理解“教无定法”呢?一、教材不同,教法不定.小学课文中,就体裁说,有记叙文,童话、寓言、诗歌、说明文;就类型说,有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这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本身就已暗示出了文章内在的“法”,不考虑这内在的“法”,教学势必要犯“规”.如记叙文是通过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展来表达的.教学记叙文,就要指导学生书面或口头理清事情脉络,了解叙述过程,弄清文中人物、事件,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中心思想.而诗歌教学就要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感染,多朗读、多背诵,从而体味出诗歌的内在情感.如果不论记叙文、诗歌,都来个“串讲”什么的,就会“教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改革教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虽有一般规律可循,但无一成不变的教法,只有创造精神才能使教学有永恒的生命。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实际不断研究教法、改革教法。  相似文献   

17.
邱春和 《教师》2020,(2):31-32
近年来,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教法的探讨从来没间断过,教无定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只要能顺利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并产生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可行的方法。遗憾的是,当前还有很多语文教师仍在“走老路”“炒旧饭”,仅凭原有的经验教,不顾学生的感受与需求,不图教法创新,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课堂参与度低,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唱“独角戏”,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掌握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教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先探究中职语文教学无效性的几个因素,然后介绍了四种有效教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同学: 来信收到。你信上谈起过去的教学情况,说“辛辛苦苦教了一学期,想不到还有不少学生煮了‘夹生饭’,还得补课”,“由此深感到教学得法很不容易”,感叹“要是能有什么教学的成功公式可资借鉴,该有多好啊!”这些都是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人大都会遇到的问题,过去,我也经历过,也幻想过一旦获得一个“成功公式”,便可以一劳永逸。但是,“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一般的说,现成的公式是没有的,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丰富多样,教法也应各有千秋。这样说来,难道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的确,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任何一篇课义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教师想在一次教学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以及课堂教学的低效与混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教学原则存在模糊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的困难.结合课标和四位名师《皇帝的新装》的优秀课例,以其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各位名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原则的理解.以为一线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新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