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农村家庭结构向空心化和小型化的趋势转变,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在本文中,以兰坪县为切入点,结合当地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各方情况,分析了兰坪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当地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郝梦囡 《科技风》2013,(21):227
在诸多风险之中,健康风险对农民家庭的影响可谓直接和持久,在我国占70%人口的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完全覆盖,绝大部分家庭还无法享受到普惠的社会保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商业人身保险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于帮助农民家庭分散健康风险,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对影响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武科 《今日科苑》2007,(16):239-23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大农民直接暴露在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之下。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又使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体制无法运转。这样,广大农民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农村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文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三重特征:一是体制性特征:人口因素、城乡二元结构、资金因素和政府城市偏好都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是客观必然;二是形式性特征:(1)模式特征——由以家庭保障与社区保障为主.以社会保障为补充,逐步向以社会保障为主,以社区保障和家庭保障为补充转变;(2)现阶段特征——以家庭保障和社区保障为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3)目标性特征——以社会保障为主,以社区保障和家庭保障为补充;(4)过渡性特征——向城市保障模式演进的非同步性。三是经济性特征:(1)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决定了保障水平的多层次性;(2)国家财力有限,城市居民保障已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广大农民,农村财力增量有限,农民保障意识差异较大,决定了保障基金筹集的艰难性;(3)多民族文化传统不同,分散决策,各显神通.从各地实际出发,决定了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人口大国.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传统的农民社会保障,实质上就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今后,在完善农民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完善土地的保障功能,仍将继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土地保障能力的提高与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些现实对策。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民的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农村最具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从早期动…  相似文献   

8.
制度、家庭和经济是影响两性平等并使性别不平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观念影响,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导致了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晚年生活更易陷入贫困。在新城镇建设中,大城市郊区的就地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重大冲击,社会保障成为这些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调查显示,两性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经济独立性差仍是女性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并且贫困女性老年人的保障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养老政策体系的性别公平设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女性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支持度,才能推进两性获得同等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体制方面、立法方面、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方面都还很不完善.这就使得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的现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衣原因是中国二元的社会结构.因此.我国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从立法、体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从体制上逐步摆脱二元的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最终使广大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浅析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人口大国,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关键环节.笔者运用柯布-道哥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各缴费主体应承担的适度缴费比例以及2008年到2030年间财政收入状况.通过分析知,个人缴费率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个人缴费率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但企业缴费率超出了能够承受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卞国凤  刘娜 《未来与发展》2010,31(6):20-24,19
乡村互助建立在乡土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是乡村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时至今日,乡村互助传统虽然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但仍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民间"福利保障的角色。因此,在建设乡村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对于乡村互助这一民间福利传统利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乡村建构的正式福利体系是否有效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乡村福利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具有紧迫性。本文着手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借鉴国际社会政策领域的新理念,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农村社会风险管理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4.
李俊  李执勇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64-166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通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下滑,成为制约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逐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指出中国政府当前的战略目标是发展而不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依据在于农民产量均衡行为构筑的农村相对稳定性和农业对社会发展的有限贡献。农民行为的失衡和对稳定的要求,亟待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后,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水平、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来减弱人类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护政策安排是专门针对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其政策目标是为了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护政策主要归结为区域性和开发性扶贫政策、传统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社会保护政策的演进与转型中,可以得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旨在保护农最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原有的社会保护网的一种修补,是一项适宜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